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剖宫产对孕妇和胎儿有哪些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12:01  医药经济报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增加医源性早产的可能,并且会造成新生儿损伤,引起新生儿湿肺及肺透明膜病变(RDS)。

  剖宫产作为母胎紧急状况下终止妊娠的急救措施及阴道分娩之外的补救方式,现已成为产科最基本的手术,但它给产妇及新生儿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引起了产科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对产妇的影响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张为远教授介绍,剖宫产对母亲的近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两个方面。

  术中并发症

  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主要因为硬膜外麻醉时,产妇的交感神经被阻断,可直接影响子宫胎盘血液供应,使子宫胎盘血流明显下降,影响胎儿的血氧供给,造成急性胎儿窘迫,甚至威胁产妇安全。

  2.子宫异常出血。常见于子宫切口出血、子宫切口延裂及血管破裂出血、宫腔表面局部出血以及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子宫切口延裂及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切口过小或切口过低;胎头过大或胎头过低;产程延长,局部受压致组织水肿;娩头过急,用力不当或手法粗暴。而宫腔表面局部出血,多是胎盘剥离面出血,其特点是即使宫缩良好,局部仍有明显出血。

  3.脏器损伤。多见于膀胱损伤和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多见于盆腔手术史、上次剖宫产史,严重粘连导致膀胱异位或膀胱发育、解剖异常,使切开壁层腹膜时或分离膀胱腹膜反射时误伤膀胱;腹膜外剖宫产分离膀胱筋膜时损伤膀胱;娩出胎头时子宫切口撕裂而累及膀胱。此外,由于妊娠期子宫常常右旋,术时若不注意,出现子宫切口偏左、向左撕裂累及输尿管,或在撕裂缝扎时容易损伤到输尿管,甚至勿扎输尿管。

  术后并发症

  1.剖宫产术后发病率与感染。据悉,剖宫产分娩的产褥病率是阴道分娩的5~10倍,国内上世纪80年代报道剖宫产分娩的产褥病率为2%~8%,国外报道为13%~30%。造成产褥病率增加的原因是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的几率增加。例如,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后者与手术后常规保留导尿管而增加感染机会有关。

  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这与产妇的组织再生能力、是否存在引起子宫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否合并影响切口愈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3.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指手术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大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6周,多数在术后10~19天内。其原因在于,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多因感染而影响胎盘附着部位复旧,局部蜕膜脱落出血;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裂开;胎盘、胎膜残留出血;以及子宫内膜炎。

  4.盆腔、下腔静脉血栓栓塞增加。妊娠期血液本身多呈高凝状态,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阻碍静脉血液回流,使盆腔及下腔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加之剖宫产麻醉时,下腔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术后产妇卧床时间较长,肢体活动少,静脉输液时间较长,这些因素均可导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还有分析表明,剖宫产对母亲产后5年显著性影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机体抵抗力下降;对母亲产后10年显著性影响是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和盆腔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等;对母亲产后15年显著性影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生活不适和盆腔炎。产科医疗机构的施术条件、手术技术、剖宫产自身的缺陷以及个体差异等原因,将对母体健康造成诸多长期的影响。

  对新生儿的影响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首先体现在增加医源性早产的可能。选择性剖宫产时,除因病情需要终止妊娠者,如单根据孕周决定手术分娩时间,有时会存在孕周与实际孕龄不符,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早产。

  其次,剖宫产会造成新生儿损伤。剖宫产造成的产伤临床并不少见,主要是皮肤切伤和骨折。皮肤损伤多见于头部、脸部和臀部;新生儿损伤多发生于足位、臀位娩出时,手术时不恰当牵拉所造成,以股骨和肱骨骨折较为多见。

  再次,剖宫产会引起新生儿湿肺及肺透明膜病变(RDS)。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胸腹腔被产道挤压时胎儿肺内、呼吸道液体可在出生后自口鼻流出,减少新生儿湿肺及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选择性剖宫产时由于无宫缩、胎儿头胸壁未受到挤压,娩出后胎儿受到大气压的刺激促使肺呼吸,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导致新生儿呼吸障碍,出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学者将之称为“剖宫产儿综合征”。另外,剖宫产还会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加。(文 本报记者 慕欣)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剖宫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