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提醒体质偏热者更应注意保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10:38  大河网-大河健康报

  “春捂秋冻”,仿佛是一个法则,姑娘们把这个法则当做理由,为了美丽动人而不惜挨冻。有内热的人,更是愿意“秋冻”

  □记者 刘晓莲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解释说,不管是“春捂”还是“秋冻”,首先应遵循天人相应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的温度差异不应太大,否则就易生病。刚入秋时,凉一点,没有问题;秋末冬初,特别是11月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受冻,就容易感风邪。

  ●有内热,不觉得冷也要加衣服  

  武月萍说,一些爱吃辛辣食物的人,体内容易生热,造成体内与体外温差过大,这样就易感风邪。

  武博士谈到她前段时间接诊的一个病例。30多岁的吴女士特爱吃炒板栗,一斤炒板栗,她一个人两天干掉,加之那两天朋友请客,她又连吃两次火锅,还喝了一斤酒,那几天天气不算太冷,最高气温还在25摄氏度,但吴女士第三天却发烧了,烧到39摄氏度,还头疼、牙疼。吴女士直纳闷:也没感觉冷怎么就感冒了呢?武博士解释说,酒助湿生热,火锅、炒板栗也是易上火的食物,正常饮食的人遇到这样的天气也许不易感冒,但有内热的人就应该多加件衣服了。

  有内热的人不是指这个人火力有多旺盛。我们平时说年轻人火力旺,那是指阳气充盛,是一种生理上的热,适当少穿一点没关系;而有内热的人是一种病理上的热。任何东西郁滞重了、久了都会化成热,比如温热的食物吃多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吃多了,酒喝多了,就会产生内热,这时会出现嗓子干、疼、有痰等症状,中医上称为“邪热”。这种淤阻不通导致的内热更受不了冷,内在气血本来就不通,加上外在寒冷的刺激,会加重其凝滞的程度,越不通越易化热,内有热极易感寒,即使气温不下降,同样的温度下也易受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包火”,“寒包火”在一年四季都会得,尤以秋冬常见。

  武博士提醒说,如果一段时间你一直吃羊肉、辛辣等易上火的食物,就应及时加件衣服,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另外,忙碌、连续熬夜的人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气郁化热,易上火,同样易感风寒,这样的人也应注意保暖。

  ●耐寒锻炼不是“冻”,而是“动”

  想进行耐寒锻炼的人们,不要一味减少穿衣,武博士说,耐寒锻炼是锻炼身体在冷的环境中对冷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待在冷的环境中硬冻着,那样必然冻出病来,要想抗冻,必须动起来。比如可以在户外多进行跑跳运动;用冷水洗脸时,最好同时用双手食指揉搓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因为风寒多从鼻腔进入,这样可以增强鼻腔抵御风寒的能力。洗冷水浴同理,需要你不断地搓洗,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抗寒能力。

  网上说喝凉开水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武博士完全持否定态度。她说,喝凉开水接触胃肠,只会对胃肠有损害,与抗寒能力无关。有人冬天喜欢吃冰激凌、喝冰镇啤酒,那是寻求特殊刺激的感受,有些人以这种感受为享受,但这也与抗寒能力无关,提高抗寒能力是要增强皮肤以及鼻腔的御寒能力。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内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