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将艾滋病防控上升至民族兴衰高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22: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黄小希 周婷玉)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显示,中国已建成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哨点监测系统及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监测系统。

  与此同时,中国累计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已突破10万人。病人的病死率从2008年的16.1/100人年下降到2009年的13.5/100人年。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控工作。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明确指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

  多年的不懈努力,帮助中国构建起一张防控艾滋病的天罗地网。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艾滋病监测哨点扩大到1888个,对吸毒者、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和青年学生等人群进行监测,监测总人数达84万。

  咨询检测方面,中国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扩大到8526个,覆盖了疾控机构、综合医院、性病皮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计生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咨询检测体系。

  为预防母婴传播,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近两年来,中国共有570万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占累计检测咨询孕产妇总数的51.8%,其中报告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5681人,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为74.3%。

  此外,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展开。据了解,目前中国在27个省(区、市)共开设692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吸毒成瘾者达28.7万人。

  对于中国的积极态度,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曾评价说,中国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很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则直言:“我对中国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然而,显著成效的背后,新情况与新问题带来的挑战不容小觑。

  在中国,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卫生部近期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历年报告病例中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8.6%。

  中国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坦言,高危行为广泛存在,缺乏阻断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干预手段是艾滋病防控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

  除此之外,随着既往报告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需要治疗和发生耐药的病人越来越多,机会性感染导致病人死亡的数量不断升高,二线抗病毒药物和儿童药物主要依赖进口,抗病毒治疗的压力越来越重等问题,亦需引起高度重视。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近年来,中国艾滋病反歧视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表现出一定包容度,但高危人群不愿意接受检测、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感染状况等情况仍然存在。这些都不利于艾滋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

  围绕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的放矢地提出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等8项政策措施。这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控事业指明了方向。

  对于中国而言,艾滋病防控任重道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

  面对依然严峻的艾滋病流行形势和艰巨的防治任务,中国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控制经性传播方面,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在宾馆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规范性病医疗服务行为,及时治疗性病病人,控制性病发生率。

  在控制经血传播方面,要在血站逐步推行核酸检测工作,降低因窗口期输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尽快建立经输血感染艾滋病保险制度。

  据了解,针对艾滋病治疗耐药问题,中国从2008年底在耐药病人中推广使用二线抗病毒药物。目前,已有4603例艾滋病患者接受了二线药物治疗。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国将增加基本药物目录中抗病毒和机会性感染的药品种类,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并推进二线抗病毒药物的国产化生产,扩大二线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

  此外,中国还将研究制定流动人口中的病人异地治疗保障机制,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不断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可及性和规范化程度。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0世界艾滋病日

更多关于 艾滋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