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提醒血液黏稠度高不等于血脂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08:55  家庭保健报

  生活实例

  62岁的季大娘去一位知名专家的诊室看病,掏出一大把检查单说:“我患有多年的冠心病,这刚做了检查,医生说我血压、血脂都控制得很好,就是血液黏稠度有点高,您给我调理调理吧。”谁知这位专家看都不看,说:“我不看这个单子,这个没啥意义。”

  季大娘很生气,收起检查单就走人,边走边嘟囔:“都说这看病是排俩小时队看两分钟,当医生连单子都不看,摆啥谱呀!”

  在一些医院,血液黏稠度检查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但众多心脑血管专家认为,由于检查结果不够准确,血液黏稠度已经成为“垃圾指标”,没有多大的参考意义。一些医生给病人开化验单检查血液黏稠度,是为了诱导患者吃药、输液,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能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血液黏稠度没必要查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金说,血液黏稠度一词在《医学生理学》中根本就没有收录,就连《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查不到该词。

  谈及血液黏稠度检查,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中国心血管疾病权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很直率地表示:“根本就没有查的必要。”胡大一教授称,他从医三十几年,从来就不开血液黏稠度检查单,也不看病人的这个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根本是垃圾指标。

  虽然国内很多专家均持有相近观点,但是临床上还是会遇到很多病人要求查这个指标。“血液太黏稠了就会流不动,自然就会引发心肌梗塞,听上去也挺有道理的。”实际上,血液黏稠度这个指标涉及成分很复杂,而且测定方法也很受局限,所以并不能完全反映血液的实际黏稠度和对血管的损害情况。血液黏稠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大量饮水、服用药物等,都会使血液黏稠度发生变化。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科王新志教授说,血液黏稠度检查受干扰因素较多,因此结果很不恒定,这就影响了它的可信度。

  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在以前医学检验不够发达的时候,血液黏稠度对于心脑血管病情的监测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也是仅供医生大致参考,如今有了各种全面的检查手段,血液黏稠度就显得没有价值和意义了,可以说这项检查已经接近淘汰了。

  不能以血液黏稠度判定血脂高

  许多人以为,血液黏稠度高,就是血脂高,其实不然。血液黏稠度和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细胞因素 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多少、大小、形态直接影响血液黏稠度。

  血浆因素 血液里的血浆蛋白、血脂、血糖的多少也影响血液黏稠度。

  血管因素 血管的粗细、长短、软硬、内壁的光滑和粗糙也会影响血液的黏稠度。

  生活因素 喝水、失水、喝酒、抽烟、情绪、运动都会影响血液黏稠度。

  这么多因素影响血液黏稠度,而血脂仅是“十指中的一指”。血脂不高,其他因素都不利,血液照样会黏稠;血脂高,其他因素都有利,血液却可能不黏稠;血脂高,其他因素也不利,这时候血液黏稠度才和血脂高呈正相关。导致疾病的,主要是血脂高,而不是血液黏稠,以血液黏稠判定血脂高,误差很大,不具有参考价值。

  没有稀释血液的药物

  目前,降血小板的药物有阿司匹林,降胆固醇的药物有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至今却没有一种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胡大一教授说,真正的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喝水,每天喝水不得少于1200毫升。    

  本报综合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血液黏稠度 血脂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