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社长戴自更:报道新闻须无限逼近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15:38  新京报
新京报社长戴自更 新京报社长戴自更

  新京报创刊7周年之际,新浪网传媒频道特邀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先生做客《对话传媒人》栏目,和网友分享新京报7年成长历程,并对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进行解读。

  戴自更先生阐述了新京报从“负责报道一切”到“品质源于责任”的办报理念,特别强调了责任意识,这种责任对新京报人来讲是一种态度,是期待和追求。并称自己是微博的推崇者,每个人的微博都是通信社。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是新浪网传媒频道的《对话传媒人》栏目,我是主持人尹俊。我们知道在2003年的11月11号在北京地区有一份全新的都市报《新京报》正式创刊,从创刊伊始,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吸引了很多有知识阶层的人士,不知不觉间,《新京报》已经陪伴着北京市的市民走过七个年头,今天《对话传媒人》栏目请到《新京报》社的社长戴自更先生,欢迎戴社长,请戴社长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戴自更:谢谢新浪,也跟新浪的网友问个好,我跟新浪的交情应该说很深,特别是跟陈彤总编辑,新浪也有好多新京报原来的同事在这里工作。到这里来有点紧张,希望今天还能圆满地完成这个访谈。

  新京报报道新闻须无限逼近真相 LOGO寓意媒体力量

  主持人尹俊:很多网友听到《新京报》这个名字有点亲切感,因为新浪很多的新闻都来自《新京报》。作为新浪网最有可信度的新闻来源渠道之一,新京宝一直为广大的网友提供着独家、丰富并公正的新闻信息。言归正传,聊今天的话题《新京报》,要听听您对传媒产业的观点和看法。最早拿到《新京报》的时候,看到很醒目的是《新京报》的LOGO,跟别的报纸不一样,别的报纸只有几个字的报名,可能是书法手写体,但是《新京报》报头中央有一个很醒目的标志,"长城烽火台和火炬”。这个LOGO到底象征什么?

  戴自更:谢谢尹俊。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有几层含义,第一是长城,首先,长城是象征着北京或者中国。长城也象征着坚守、坚持,这是第二层意思。第三个意思,长城象征着一种力量,主流的力量。第二是烽火台,烽火台从传统的意义上讲是一种传播的方式,以前我们用烽火来传递信息,第一层意思象征着媒体的传播,第二层意思象征警示作用。我们讲媒体是社会的瞭望台、瞭望哨,烽火台有这个意义,我们守护、预警这个社会。第三个是火炬,首先象征着光明,因为《新京报》是光明日报主管主办的;这个火炬呈现凤凰形状,象征着南方,南方日报也是我们的主办单位之一。当然火炬还象征着未来,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探索与创新等等。另外新京报LOGO上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圆形图案,圆形是眼球的概念,也有地球概念,希望《新京报》能保持一种国际视野、全球眼光。这是我们所理解的新京报LOGO的含义,当然具体的,网友怎么理解他,可能各有自己的看法。

  新京报品质源于社会责任 责任意识是办报理念

  主持人尹俊:我看了更多感觉是生生不息,或者朝气蓬勃的感觉。我学新闻时,《新京报》一直被老师作为样本,给学生当教学材料。我当年做毕业论文,曾经研究过《新京报》第二版和第三版评论版,每周大概出现哪些领域的评论,都做过分析。可以说新京报伴随一代人的成长,现在他们都走上工作岗位。刚才说到LOGO,我们再谈谈口号。《新京报》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很多网友在前期预告版里也在问“负责报道一切”这一句话,最新的口号是“品质源于责任”,这应该是给《新京报》定的目标或者期望吧。

  戴自更:“品质源于责任”,是《新京报》在2006年初的时候提出来的。原来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我觉得一份媒体的优秀品质首先来自于媒体人或者媒体的责任感。《新京报》的发刊词是“责任感让我们出类拔萃”,《新京报》一开始就强调责任意识,当时提出“负责报道一切”,我们的想法首先是“负责任的去报道一切”,这是我们的主观出发点;第二是要对报道的一切负责任。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口号变成了“品质源于责任”,但责任意识从未改变,一以贯之。《新京报》特别强调责任意识,这种责任对我们新京报人来讲是一种职业态度,对新京报社来讲是一种办报理念,对于新京报的存在和发展来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主持人尹俊:像这种办报理念,如果作为一个理念,大家都很好理解,但是怎么把这个理念贯彻或者执行下去?能够一如既往,在真正新闻从业工作中去执行它,这是我们也很想知道的。

  戴自更:讲责任,对新京报人就是态度,在报道新闻过程中,必须对真相负责任,无限地逼近事实真相。一定要把新闻本身的以及新闻背后的真相给挖掘出来,这就是对报道的事实负责。对报社来讲,责任意识是一种办报理念,从大的方面讲,我们的媒体要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从小的方面来讲,要对我们所报道的任何对象、事物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影响负责任。责任意识也是新京报的企业文化,新京报就是要做以责任立报的媒体,如果没有责任的话,什么也说不上。新京报能够走到今天,可能跟我们的责任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8分钟内记者已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当晚震中临时指挥部里,就已看到我们记者的身影。再比如我们曾刊发山东的一个报道,当地把上访的人当精神病人关进去,这个事件的影响也非常大。因为题材非常敏感,刊发之后,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核查。当地组织调查组对这个事情进行调查核实,认为是失实报道,后来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对我们记者的采访经过做了非常详细的调查。我印象中进行了三天,就记者的采访经过、对采访笔记和录音资料做了审查,后来认定我们报道是准确的,记者在采写报道的过程中也是恪守记者的职业准则。在中国做舆论监督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京报常常面临利益相关方和公权力的阻挠。正因为我们所坚守的责任理念,以及记者对事实真相负责报道的态度,决定了我们这份报纸从创刊到现在,尽管遇到困难也很多,但始终前行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影响力不断扩大,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影响力。

  新京报成功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主持人尹俊:新京报目前的日发行量是72.5万份,是主流人群喜爱的新型时政类日报。您觉得新京报能够有如此大的发行量,在我的印象中一个日报达到30万份已经非常成功了,新京报的数字是它的两倍还多,这是很大的成功,您觉得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戴自更:我们说成功,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做了合适的事情,最直白地讲就是得天时地利人和。新京报成功的“天时”,就是新京报由光明日报主管,光明日报跟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共同主办,这份报纸集纳了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的优势资源,有光明日报的政治资源,南方日报的人才资源、市场资源,办报机制方面的借鉴。

  “地利”就是我们身在北京。北京是首善之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纳了一大批高素质,知识层次也比较高的,经济收入也比较高的人群。这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可以比,北京人还关注时政新闻,新京报定位为新型时政类城市日报报,这份报纸的定位与北京的人群构成非常吻合。这是我们创办新京报成功的基础。

  “人和“是指新京报吸纳了一批有理想,有专业水准、敬业精神的职业化的团队,他们既懂新闻规律、新闻操作,又懂都市报的经营策略,并且身体力行。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新京报它一出生的时候,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前程。

  当然,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引入法人治理结构,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我们还在办报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报纸形态、新闻操作手法、内容创新、报道质量提高提出新的要求,我们有个口号就是“好的更需要改变”。新京报每年都进行改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另外我们也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大家都看到,新京报去年就创办了“微博大义”栏目,最早尝试新的传播方式所产生的内容。新京报在经营上也有许多创新,以前新京报纯粹搞直销模式的,随着这两年情况的变化,我们把直销和代理结合起来了,业绩因此稳定增长。到目前为止,今年新京报广告大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有可能实现广告刊例14亿元。新京报的发行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概增长了11.93%。总体上讲新京报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新京报办成首都人民喜欢看的一份主流报纸。

  主持人尹俊:从都市报的广告上看,有哪些产品在投放广告,基本上能看到一张报纸的定位。在北京地区的都市报里,新京报所刊载的广告相比而言要高端一些。

  戴自更:新京报的广告主要以房产、汽车、教育、旅游,还有金融、时尚为主,相对来讲品牌价值都比较高,广告价格也比较高,所以新京报的版面广告收入也比较高,我们的一个版可能顶人家十个版的广告。新京报的读者人群定位决定了报纸的广告品质比较高。

  主持人尹俊:刚才总结了优点,如果让社长自己来想想欠缺的方面呢,如果真找欠缺的话,会是哪些方面呢?

  戴自更:从报纸内部来讲,总体上还是良性发展的。说到欠缺,作为报人提点想法,如果外部环境,好比报业管理机制、资本运营通道、行政配置资源形式能够改善,对都市类报纸和职业报人的信任更多一些,报业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作为一名职业报人,我们对现有的体制有清醒的认识,坚持新闻方向,执行主管单位的指示,坚持媒体为人民、为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理所当然,但是在这个前提下,还可以更好地通过市场化的经营运作,利用市场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源等,把媒体做大做强,更加主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感染力、影响力。

  主持人尹俊:您说的刚好是一个方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我们看到机制都是越来越活了,包括新京报的合作产生也是机制的一种创新。新京报七周年,七周年的特刊叫做“点经2011——中国经济大事”,七周年的特刊为什么这次会选择中国经济大事切入,来出这样的刊?

  戴自更:这次七周年的“点经2011“特刊,我们做了240个版,这个创意不是始于今年,去年就开始做了,去年叫”点经2010年“,我们找了3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界家来做的。以前新京报做周年特刊,采用过不少形式:有些年份做新闻人物回顾,有些年份做新闻事件回顾,有些年份则是为了宣传新京报。去年11月,金融危机即将过去,2010年到底是怎样的经济情况?很多人都关心,于是决定用预测下一年经济的形式来做。新京报的创刊日是11月11日,正好是预测明年经济走势的时间。去年我们做了之后,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室播了我们的特刊内容。影响很大,今年我们延续了这个创意和报道特色。今年的策划报道影响也很大,新浪网至今还挂着。通过对明年经济的预测,包括对房产汽车金融教育旅游等九大行业的预测,我们给读者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告诉他们明年的经济走向。报道采访经济界人物的同时,还列了同题问答,比如你有五百万块钱,是买楼市还是买股市?你有两个亿的钱,准备投入什么行业?你明年会去什么地方旅游?等等,被采访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做了回答,对普通市民应该有启发性。这也是都市报的特色,给市民提供的一个参考:你对明年有什么预期,比如钱应该怎么花?通胀怎么应对?有没有可能买车,有没有可能买房。新京报通过这样的周年庆特刊,为市民服务,同时也为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普及服务,把党和国家重大的决策与普通市民的生活结合起来,把著名经济人物的判断跟大家的工作联系起来,总体来讲效果也不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对话传媒人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新京报 戴自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