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洲伟陈东阳微访谈:最大挑战是融入介质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12:56  新浪传媒
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洲伟、刘东阳做客微访谈 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洲伟、刘东阳做客微访谈

  新浪传媒讯 1月12日11点-12点,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洲伟、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东阳做客新浪《微访谈•对话传媒人》畅谈商业财经媒体发展方向,以及选题背后的故事。一个小时的访谈收到问题共208个,两位嘉宾挑选其中37个问题进行了回复。陈东阳表示,上一个十年是财经媒体崛起并逐渐成为主流媒体的十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财经媒体还存在它独有的商业价值。但要做好重新出发的准备,应对不同的媒体形态的挑战,刘洲伟称,针对于不同的竞争对手以及自身,财经媒体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融入介质革命。

  以下为微访谈实录:

  尚小倩:听闻“21世纪公益行动”内容很丰富,包括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小桔灯乡村小学图书馆计划等等,,陈总能介绍一下如何运用自身的媒体优势积极倡导公益行动吗?

  陈东阳:21世纪通过发起一系列公益活动,整和企业和媒体资源来参与公益事业,更呼吁各种社会力量以社会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福祉。这也是21的公共价值的体现

  中国雅虎杨磊:会有并购发生么?

  陈东阳:如果有合适的项目,相信会的。

  Lance27:我是21的长期读者,有幸参加了你们年底举办的十周年盛典,会议周的概念很“鲜活”啊,2011年还会有吗?期待~~~

  陈东阳:谢谢关注和支持,“21WEEKLY”,2011年底请你继续支持

  胡晏斌:我相信平面媒体依然有发展的空间。但平面媒体的下一个十年会变成什么样的形态!

  陈东阳:谢胡总,刚过去的2010年,21世纪经济报道经营收入增长达50%,相信未来十年,财经类纸媒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豆奶yww:当年21世纪经济报道“生生不息”的品牌宣传,我们都还历历在目,现在我们看到焕然一新的“鲜活21”主题视觉,请教陈总,这里面有怎样的寓意与寄望呢?

  陈东阳:这个是我们市场中心的策划,我们希望商业不只有严肃的一面,包括我们的媒体产品、公益行动、品牌活动都非常鲜活。上一个十年,我们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下一个十年,更加鲜活盎然,将有更多更好的产品提供给读者和合作伙伴

  small_wonder:21世纪传媒可能会和卫视频道合作开办财经电视台么?

  陈东阳:我们希望和电视开始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张静猪头:现在网络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像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信息的首发地了,这样情况下传统的,像21这样的媒体如何竞争?如果做到独家?

  刘洲伟:各位博友好!微博对新闻的信源多样化与求证有帮助,但对于财经金融这类较专业的新闻报道,还未看出替代的可能。

  严筱卓:最近得知已经在美国发行中文版《21世纪经济导报》,这是响应国家的对外战略,还是集团的全媒体战略?也想知道进一步的消息,比如针对人群、内容构成等。

  刘洲伟:这是面向侨居北美的华人,主要发布来自中国的商业新闻的报纸。

  潘尐咪:请问陈总,十周年贵报提出“十年问道,其命维新”的经营层面的含义是什么?

  陈东阳:从整个传统媒体这几年的经营情况看,它的增速是在放缓的,但财经媒体的增长速度每年还是保持在20%——30%以上的水平,并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财经媒体还存在它独有的商业价值。但我们要做好重新出发的准备,应对不同的媒体形态的挑战

  斑纹肥佬:请问刘总,对于21报系进入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有什么具体想法?

  刘洲伟:现在该有的客户端我们都有了。以商业人群的社交关系入口,进行财经信息的传播及产品延伸,还在初级阶段。

  GG乖宇翔:陈经理,您觉得这一路走过来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在新的出发点有没有新的尝试和打算呢?谢谢了。   

  陈东阳:有一个目标,并坚定不移去努力,有一个好的团队,一起奋斗!

  陈浠1987:当财经媒体的受众与载体逐渐变化——读者很难静下心阅读长篇报道;媒体接触终端逐渐电子化、移动化——21的内容操作会有什么相应的改变?

  刘洲伟:当阅读与口袋里的钱有关时,读者会自己静下心来。

  左男的泪:大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潜在读者群,请问刘总有没有 将 专业财经媒体 延伸普及到大学的一些战略或者规划?

  刘洲伟:我们在校园里卖得不错,但还不够。内容上应有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睡神在人间:贵报一直致力于企业公民和社会创新领域的研究和报道,今天看到贵报的封面文章。壹基金“充公”,意味着壹基金从此具备独立的法人身份,可以公开募款。让以后有志于做自己基金的人看到了希望,对此,您有何评论?

  陈东阳:首先祝贺李连杰先生和壹基金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我相信这代表了一个趋势。壹基金这个做法是一种探索,而基金会转向公墓型也是社会公益模式的一种转变。其实,21世纪经济报道也一直通过各种公益活动来探索公益创新,我想这都是我们建设一个更美好社会的共同尝试。

  云振:作为商业类媒体的佼佼者,21世纪经济报道及报系本身现在现面临的最大的行业竞争者是谁,自身的竞争力又是什么?

  刘洲伟: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融入介质革命,因传统体制创新速度似乎跟不上,不匹配

  乐淘陈虎:下一个10年收入增长计划是怎样的?

  陈东阳:争取每年保持较高增长

  alexgao:请您比较一下21旗下杂志与财经、新世纪周刊?

  陈东阳:走的是不同的细分市场。

  张日日南方:陈总,接下来会不会有像红粉笔一样的好项目,将如何招募志愿者?

  陈东阳:一直会有,志愿者的招募广告将刊登在我们报纸上,请订阅我们的报纸

  严筱卓:能不能来点轻松点的话题?偶特八卦的想知道刘总和陈总分别是什么星座?以及财经界F4中另外两位的星座?

  陈东阳:我是天蝎座

  刘洲伟:听同事讲,我好像是摩羯。这种人好像对完美比较感兴趣。

  总之很帅:陈总你们的报纸为什么卖的贵啊!

  陈东阳:价格体现价值

  汪汪喵喵喵:像21这样的财经类平面媒体将如何运用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呢?

  陈东阳:你正在亲身体验我们的运用,谢谢

  傅军:陈老师,21世纪报系这么成功,您觉得还需要多久超过默多克?或者说不值得超越!

  陈东阳:对我们来说,路还很漫长!

  老郭007:请问刘老师,10年前我们对标的品牌是,要做中国的华尔街日报。10年后,全球媒体环境大变,我们要对标的媒体品牌是谁?下一个10年,21世纪经济报道的愿景和使命是?

  刘洲伟:好像一下子失去目标啦,以前的偶像都黄昏了。没有航标的河流,我们只有一边看路,一边奋力划桨。

  周凌晖_g5c:21世纪传媒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是否会与优秀的企业家有更多的互动?

  陈东阳:会有更多。

  helen-me:您觉得2010年取得这么大的广告收入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陈东阳:大的市场环境促进和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及支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精神

  八月人人人:请问您是否觉得《21世纪经济报道》每天出一期有点多?这么多的内容会不会使阅读者产生抵触情绪?如果需要时效性的新闻,新闻网站和微博是否已经起到了替代作用?

  刘洲伟:21变日报,我定下"深度报道为纲,拒绝碎片化"的策略。每一期确实太厚,也许读者只看某一条。上我们的网站吧。

  周一清:能否总结下财经类媒体的上一个十年?

  陈东阳:上一个十年,是财经媒体崛起并逐渐成为主流媒体的十年!

  侯佰耀:陈总,我去年参加了你们社会创新的会啊,很不错,今年准备怎么运作社会创新?

  陈东阳:在我们看来,随着包容性增长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创新将是下一个十年的社会潮流。目前,我们已经开创了社会创新版,去年十二月我们邀请了国际著名专家,举办了社会创新国际论坛,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在探索与推广社会创新的重要尝试。今年,我们还会举行一系列线下活动,出版专刊,并加大国际间的合作

  helen-me:刘总,您好!请问您觉得怎样才算一名专业的财经记者?

  刘洲伟:新闻业的质素和所跑领域的学养

  白雪公主的妈:听说世界小姐中国区的项目也是21传媒办的,为什么一个经济类的报纸会承办这样的赛事?

  刘洲伟:朝花夕拾

  MooMooYi :21世纪报系总给人立场鲜明的感觉。报系是否制定过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价值标准一类的目标?或者只是碰巧拥有雷西观点的撰稿人都凑到一处了?21世纪报系有没有想过要在一个媒体里表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刘洲伟:比起财新,21已经很包容啦。当然,编辑部会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好的观点。我们也经常告诫自己世法平等不偏不倚。

  斑纹肥佬:平面媒体融入介质革命都必须面对组建创新型技术团队和在决策链中集纳更多技术元素的挑战,刘总是如何思考对策的?

  刘洲伟:我有一个体外循环论,主张传统媒体把一些钱搞成风险投资,体外孵化。

  林功成:21世纪是如何选题的?在针对如此之多的上市公司的报道时,21世纪是如何决定哪一个是今期的重点?哪些事件会进入报道的视野?是否会因上市公司的规模、国有或民有的股权性质、广告的投入等在报道态度上有所影响?

  刘洲伟:这就是社会分工,这就是学习曲线,这就是专业化

  陈东阳:谢谢大家,再见

  《微访谈·对话传媒人》往期回顾

  封新城做客微访谈:新周刊部分功能转移到网络 访谈回放

  张羽做客微访谈:性格与价值观决定主持风格 访谈回放

  李小萌鲁健:风格是性格与社会评价的结合 访谈回放

  张泉灵徐俐做客微访谈:春节特别节目将微博互动 访谈回放

  撒贝宁做客微访谈:应从根上树立“法治”理念 访谈回放

  新民周刊社长丁曦林:内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优势 访谈回放

  李小萌、鲁健、姜华:金话筒是怎样炼成的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