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品牌广告解析:商品符号化提高企业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5日10:58  《今传媒》杂志

  三、意义与启示

  Burberry,一个最能代表英国的品牌,由Thomas Burberry创办于1856年,被认为是英国皇室的御用品。而熟悉Burberry的人们,都会对“Burberry格子”偏爱有加。这种由浅驼色、黑色、红色、白色组成的三粗一细的交叉图纹,不张扬、不妩媚,自然散发出成熟理性的韵味,体现了Burberry的历史和品质,代表了Burberry家族的身份和地位,甚至象征了英国的民族和文化。Burberry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人浪漫遐想的品牌,它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盛名不衰,正是因为它塑造与传递的文化价值。而这种文化意义的构建与传播,始终离不开品牌的自我叙事,通过具体的符号形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符号叙事系统。让人们记住并且爱上一个品牌绝非易事。

  (一)叙事符号的文化传播

  当人们在感叹Burberry文化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这种文化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符号思维克服了人的自然惰性,并赋予人类不断更新世界的能力。不仅如此,符号的价值还在于,它不仅创造了文化的现实,也创造了文化的理想。以这则广告为例,它并不刻意渲染Burberry产品,而是在广告中极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受众会被这情感的纯真与温暖感动,从而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

  诚然,一个出色的品牌往往都会与强烈的情感价值有关。在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项调查中显示,60%的观众认为对情感诉求的广告印象最深刻,并且在观看时不会换台。相比较24%的观众喜欢理性诉求的广告来说,情感诉求的路线成功的概率要大的多。对于奢侈品广告更是如此。但是一个出色的奢侈品牌蕴含的情感绝对与普通品牌不同,否则很难唤醒日渐麻木的现代人。

  Burberry的这则广告就胜在情感,而拨动人心的情感正是人们日益消逝的纯洁与真诚。它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碰触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脆弱。所以,人们感动了并且愿意被感动。广告叙事中的符号都是为了某种文化的传播而存在,并且以一种有序的状态服务于文化的构建。我们应该有一种能力,在考察叙事符号的形式层面之外还应该挖掘其文化层面的意蕴。

  1.商品符号化实现了广告叙事的“意义转移”,从而产生了商品的文化意义。现在是一个生产过剩的消费品市场,一个消费品尤其是奢侈品,除了使用功能和商业价值外,更应该具备一种文化意义。广告在叙事中,试图将企业主导的文化内涵注入到一个特定的符号中,期待形成企业的符号价值,使产品成为消费者所关心的文化意义的符号象征,进而引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对此,英国文化理论家威廉斯曾经说过,光是说啤酒能喝不也就够了?何必又多此一举,说喝了它就会显得雄赳赳而心神焕发,或是和蔼容易亲近。有研究证据显示,隐喻或明言确实能够用来促销产品。在我们的文化形态里,仅是物品本身还不能算数,还得把它们比附于特定的社会或人际意义,而这些意义在不同的文化形态里可能比较容易让人感受到一些。由此可见,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已不仅仅停留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更多的是转向了商品的象征意义。那么广告叙事是怎样通过符号传递文化意义的呢?这里要提到麦克拉肯的“意义转移”模式。他认为,商品的文化意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文化世界里转移过来的,商品的文化意义保持着一种持续转移的状态,在文化世界、商品与个体消费者三个社会场域中持续流动,并以两个点的移动轨迹进行意义的转移。毫无疑问,没有文化意义的奢侈品牌,最多就是昂贵的产品而已。而奢侈品牌正是通过广告叙事赋予产品符号价值,创造奢侈品牌的象征意义,从而使其承载着一种高贵的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品味。这样,奢侈品的文化意义便产生了。更准确的说,奢侈品的文化意义实现了由广告主向消费者方向的传递,即意义转移。

  2.叙事符号有助于文化意义的传播。“不是因为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才能对我们讲述奇妙的故事,而是因为它对我们讲述了奇妙的故事,它才成为一种语言。”这同样适用于广告。可以说,现在的广告已经成为了一种视觉与听觉并存的双重叙事。诚然,一切叙事以受众的理解为基础。同一则广告对于不同的人群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解读。而受众与传者共通的意义空间在文本意义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意义空间的搭建,是广告主们希望并且努力营造的一种彼此理解的氛围。Burberry在广告中选择了“情”,并且通过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玩乐场景营造出一种浓情的氛围。我们小时候或许也吃过“糖人”,放过风筝,或许也会调皮地偷学大人们跳起交谊舞。这些符号的选择,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品所要传递的美好情感。巴尔认为,叙事是一种文化理解方式,因此叙事是一种对于文化的透视。任何一个外化的符号形式都是我们理解文化意义的方式,并且能够缩小传受双方差异化的意义空间,从而营造一种共通的意义领域,为文化意义的正确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符号意义

  我们在研究Burberry这样一个国际品牌的时候,经常提到的就是“国际品牌,本土文化”。广告是否能与目标受众所在地域的民族习俗相交融,成为其打开国际市场夺取国际消费者的重要一坏。它首先表现在符号表达方式上的本土化,能够与目标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相一致。其次体现在思维方式上的接近性,能够以目标受众容易理解的思维方式来讲述广告。例如可口可乐连续几年在中国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创意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司空见惯的福娃、灯笼、春联、鞭炮、舞龙、团圆等元素,这些符号与可口可乐这一异域文化象征并置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品牌跨文化的包容力与渗透力。习惯性的符号往往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在大众接受层面具有最大的可理解性。Burberry的这则围巾广告选在中国香港放映播出,广告的符号元素设计与投放广告的城市选择形成了默契。既以中国风的符号形式表现了古典的东方美,比如“糖人”、小女孩的发型;又以强烈的地方景观呈现了浓郁的上海风情,比如“弄堂”。此情此景,再熟悉不过,在情感的牵引下,我们被广告触动。

  对同一文化背景下的群体而言,民族符号通常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利用本土化与亲近性的符号语言及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传播中广告叙事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个最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即跨文化语境下文化符号在意义上并存的一致性与独特性。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必然要求若干组意义一致的文化符号作为认同的文化语境。其前提便是对于文化符号意义相同的预置与理解;但是不同民族文化符号之间的差异性既是各自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相互之间意义解读与理解的障碍。同样还是这则广告,如果拿到英国去播放,未必会引起受众的共鸣。作为一个奢侈品牌,在进行跨地域跨文化传播时,一定要处理好文化符号的共通性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三)透视符号遮蔽下的意识形态表达

  传播批判理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符号意义的建构,或者说是能指与所指的一种连接。[5]人们已经将符号学的触角伸向了无形的意识形态。在广告逐渐充斥媒体的今天,它的图像再现,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或是简单的功能解读,而是体现了价值取向和消费意识形态。受众看到的现实未必真实,广告试图寻求各种隐蔽的方式,嵌入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及统治阶级的社会文化价值。“言说者操作着双重逻辑—表面的与深层的,表面上站在听话者的立场上说话,执行的是听话者的逻辑。实际上,维护的却是自己的利益。表面逻辑只是为深层逻辑服务,言在此而意在彼。”当某些奢侈品广告给受众以或震撼或感动的情感体验之时,可以说受众已经陷入了广告主所主导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并且心甘情愿、毫不知情。Burberry借助甜蜜的故事,散播着英国的民主文化与传统,这种等级化的贵族气息与高雅的艺术享受,侵蚀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众。它用三粗一细的格子条纹占领了人们的身份与地位的认同感,那散发着浓厚英伦风情的格子图案或许令人憧憬,却渗透着“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气息。

  四、结 语

  品牌的广告叙事就是抓住了大众对故事形式的偏爱与信任,以更加柔和、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将品牌理念阐释给受众,影响大众文化的导向,同时掩盖品牌企图从大众身上获得利益的根本目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奢侈品品牌的广告叙事是有它独到之处的,尤其是符号的选择与运用,不仅有助于叙事的意义构建,并且最终形成了一种文化共鸣。

  诚然,广告无所不在,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碎片旋涡的社会产生了巨大而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视觉狂欢之余、在共享快乐之时,我们不得不警觉和反思。作为现代传媒的宠儿——广告叙事,更应该承载传播道德意义和人文价值的责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54)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奢侈品广告 品牌文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