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微博是双刃剑 需要放松管制也需要及时澄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18:01  人民网 微博
张宏做客访谈,畅谈财经媒体的社会责任。 张宏做客访谈,畅谈财经媒体的社会责任。

  微博是双刃剑 需要放松管制也需要及时澄清

  主持人:就是时而想左,时而想右,您刚才说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其实很多人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不光是它改变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你说的手机依赖症,到了夜里都放不下手机,睡觉都开着。另外,还有很多事件一下子通过微博暴露出来了,短时间发酵,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可能传播的十个人里面,不敢说全部,可能有一半的人也许没有经过自己的论证或者求证,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就是这种双刃剑的含义。

  张宏:一个信息来了被迅速放大,我认为基本上是一个正面的效应。因为我们所说的“谣言止于智者”,我们最怕的是出现谣言,以后所有人都误信谣言,后面局面无法收场。但我还是相信这个市场有自我纠正的机制,或者在微博社区里面是一样的,人和人之间是人的真实生活的一个延伸,你在真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谣言这种情况,但是你自己会注意判断,自己会去求证,我不认为是一个大的问题。相反,我认为目前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放松管制是一个更好的发展途径。

  主持人:你的意见是要放松管制。

  张宏:对。

  主持人:但是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前一段时间日本海啸,大家疯狂的抢盐等等诸如此类的,包括相关的有关部门的应对机制提出“黄金四小时”,针对网络,更加针对微博,您的意见是把它放开,但是有不少人会觉得应该是更加严格的监控,您是怎样看待的?

  张宏:比如说碘盐这个谣传的事件,当时确实很多人去买了很多的盐,但是市场会做出很快的纠正,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大的问题,你囤了那么多的盐,你要受到惩罚。有一个武汉的囤了几千斤盐,后面他亏损很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一时之间会有一定的恐慌,这个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及时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微博里面有公安机关自己的官方微博,对一些事件会作出及时的澄清。及时澄清后,我们自己想的话,如果一个事件明摆着的你不可能相信的事情,它变成一种谣言,有权威机构出来做一个澄清的话,这个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我们有些时候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有些机构老是澄清谣言,澄清了半天以后,谣言依然盛行,那就是要反悟自己,自己的公信力如何,自己的透明度如何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不要对微博所谓的传谣有太多的恐惧感。相反,我觉得有关机构要做快速反应,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他们要足够的透明、足够的公信力,拿出足够的证据,有足够的真相,大家就信了嘛。

  秉承理性和建设性 善用微博

  主持人:我们很多传统媒体,包括主流媒体,在速度上跟微博拼可能很难达到那个速度,但是要拼公信力、权威性,像人民网的宗旨: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这是传统媒体的立足之道。

  张宏:各种媒介在做混杂的状态或者跨界的状态,比如挪威的奥斯陆发生爆炸案以后,我正好在国外看到英国BBC的报道。英国BBC的报道,除了当地有记者及时的去赶往现场以外,他们用了很多关于微博上的报道,并且通过微博来寻找当时的见证者、目击者,然后进一步做一个延伸的报道。所以,我觉得对所有事情不是一个互相对立的。对于微博这样的形态,传统媒体要善加应用。另外,传统媒体和微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传媒介质、传媒形态。所以,我觉得善用好它。

  主持人:经济观察报的采编是如何应对微博时代下媒体应承担的责任呢?

  张宏:我们的报纸有一个宗旨是理性、建设性。我们看待目前国家或者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情况,我们更多是秉承着理性的状态,我们希望有理有据的分析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我们遇到的挑战。另外,建设性的话,我们报道的出发点,更多是希望寻找一个解决方案,不只是一味的希望把这个事情变成丑恶化的一个情况。我们这个报纸的宗旨也延伸到互联网以及其他多媒体的报道中,所以不论是微博上还是IphoneIpad移动端的报道上,以及互联网的报道,我们都会秉承理性和建设性这两个宗旨。

  张宏:我觉得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作为记者、作为媒体,把真相告诉给大家,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主持人:所以你刚才提到理性的建设,是否有一定舆论导向考虑在里面?

  张宏:不应该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所谓舆论导向,你认为的话,应该多报一点好的,少报一点坏的,或者多报一点坏的,少报一点好的,对我来看,做新闻是不能有一个预判的,不能自我审查。自己认为这个事情肯定对公众的心理产生非常坏的影响,当然有一些极端的例子除外,有些媒体操作已经证明了的,比如对于一些恐怖的、凶杀的这种图片要禁止播放或者用的话要用遮蔽的方式进行播放。除了这些,我们传媒业界所公认的一些准则的话,我认为作为记者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自我设限,更多的是要追求事实的真相,真相在哪里,我们就要做到那里去。

  主持人:而且要做得更加透明。

  张宏:对,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新闻媒体,最大的责任就是能够成为党政机关的一个监督力量,国外所说的第四媒体。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都需要媒体力量的存在呢?因为它能使得权力得到制衡,使得民众得到更多的知情权,使得事件的发展在所有人监督下向前。我们很多时候,很多事件会有一些争议,说这样的事情我们报道以后的话,会不会引起的结果更坏?

  主持人:比如带来一些恐慌。

  张宏:有可能会成。比方说我们记得SARS的情况,但事实证明,越透明的机制,它给民众带来的福祉是越大的,越民主的机制,给民众带来的利益是越大的。我认为从SARS事件前后处理过程来看,媒体不要想那些所谓的准则、指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报道真相。我认为是这样。

  主持人: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

  张宏:那个时候有微博以后,我觉得事件的发展可能会比我们想象得要乐观得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有风险的时候,它会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而且通过微博这样的形式,很多信息可以直接到达个人身上。你可以把预防的措施、防护的措施及时的传达到这些受众身上,我觉得对事件的发展会更有帮助。

  市场机制能够自我调节 买家应愿赌服输

  主持人:这两天有这样一个事,不知道你在网络上是否听说。上海的一个楼盘,两个月前,人家买了以后,隔两个月后一下子亏损了几十万。还有报道说美国非常有实力的风投商一下子全都从中国撤资了,很多人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马上就要破了,不知道您怎样看待?

  张宏:房价下降以后,业主不满,希望开发商能够给予更多的让利,或者给一定的补偿。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这个市场就是愿赌服输,你在什么时候买入的这个房子,是你自己理性考虑的结果,除非开发商有欺诈的行为,不然契约成立的,你就得认这个契约。

  主持人:您是认定市场机制自己能够调节的。

  张宏:我相信这一点。至于对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看空的想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情况。你想一想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可以抵得上在纽约、巴黎买更大房子的情况下,我们知道这个房价确实是不合理的。但是期望这个房价马上要做一个迅速的调整,我觉得也不太可能,因为这里头有很多方面的博弈,比方说地产商,它自己会死扛着,希望地方政府能给他们更多的融资。另外,地方政府也不愿意让房价下降过快,或者它的地价下降过快,因为这样会影响它的土地财政的收入。

  张宏:我认为市场的纠正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的实现,因为所有这些人为的因素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房价确实已经高到离谱的地方,如果中国经济没有获得像前几年高速增长的话,目前房价肯定要出现很大下降的。

  主持人:这样不正常的现象已经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了。

  张宏:这个不正常其实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我个人认为是关于4万亿的。这次4万亿的投资,使得我们国内流动性大大剧增,剧增以后,很大一部分钱没有流向实业,而是流向房地产或者叫做投资,或者叫做投机这样一些领域,它吹大了一个泡沫。比如以前我们所买的姜,有段时间一斤姜卖到8块多钱,现在一斤才两块多,卖姜的老百姓和农民都亏得可惨了。我认为对于这一轮经济如此大的迅速调整,我们有很多政策需要检讨。

  媒体的责任事报道真实中立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一样,我们拿房价来说,如果现在立马跌下来可能会有一些博弈,这个博弈可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博弈。在这个博弈当中,您怎样看待媒体的责任?就像您说的经济观察报要公正、透明,可能其他的媒体会说舆论导向,会顾及一下老百姓的预期,不能一下全都抱有一样的心态,比如预期会跌,很多老百姓的钱会拿在手里的,这样可能会对我们整个社会发展还是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你您怎样看待这两种责任?

  张宏:作为一个媒体,重要的责任是报道事实,媒体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报道事实的功能,还有就是评论,对于事件发生的过程或者发生的结果进行有倾向性的评论。评论可以带有倾向性的,但是对于报道,不能掺杂记者个人的一些见解,要中立的。

  张宏: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总是有空和多这两个方面,有些人愿意房价下跌,有些人愿意房价上涨。这种情况既不是媒体应该管的,也不是政府应该管的,应该让市场自己去决定。当然媒体在评论方面是有一定功能的。我认为媒体也是可以有一定的立场,比如我的媒体就是代表大房地产商的,我就是房地产商支持的一个媒体,我希望房价一直涨上去。问题在于有多少人能够信你,因为媒体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公信力了以后,那就是一张纸,什么都不是了。

  主持人:很多老百姓可能听到这样的言论,有的信,有的不信,现在好象在微博的圈里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是自发性的组织在一起,专门击破微博上所传播出来的各种谣言、各种虚假的信息,不知道经济观察报是否有这样的举措,打破微博上的一些谣言?

  张宏:说谣言的话,我们报纸以前有个报道,是关于VIE的在海外上市的一种变通形式,在第三国先注册一个公司,然后买个壳在美国上市,是这样一个方法。关于VIE的监管方面我们做过一个报道,结果监管机构出来澄清说我们报道是一个谣言。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报道,我们就把整个文件,包括出文件机构的名字都列出来了,谣言就不攻自破,谁造谣就很明显。所以我觉得,辟谣本身是媒体一部分,说到底就是对于事实的穷究,有些人自发在网上所谓的辟谣的联盟,对于我们来说,这跟我们关系不太大,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做好新闻报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更多关于 媒体社会责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