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长春出席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7日17:15  新华网
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大会。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大会。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致辞。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致辞。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总编辑何平主持纪念大会。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总编辑何平主持纪念大会。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今日在京举行,李长春出席。以下为大会实录:

  新华社总编辑 何平:新华通讯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坐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新华社建社80周年。

  出席今天纪念大会的领导同志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同志;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

  新华社离退休老同志代表 闵凡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在纪念新华社建社80周年的隆重庆典上,我有幸代表新华社38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讲几句话,表达我们的心情和祝愿。

  80年前的今天,1931年11月7日,在“红都”江西瑞金,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了。从此,党的新闻事业中有了一支坚强的力量。在风雨与阳光交织、苦难与辉煌同在的80年历史征程上,几代新华人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开拓进取,使新华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茅屋-马背"通讯社,发展成为涵盖各类媒体形态的全媒体机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出席纪念大会的还有:中央有关部委、中央新闻单位及驻京各媒体机构负责同志,曾在新华社工作过的其他单位的领导同志,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外国驻华使节和境外媒体机构驻京代表等有关人士。我代表新华社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在新华社建社80周年之际,世界多国政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国际主流媒体负责人共发来160多封贺信贺电,对新华社建社80周年表示祝贺。国内各省区市和香港、澳门、台湾等有关单位、媒体机构也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在此,我代表新华社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请新华社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闵凡路同志发言。

  在各个历史时期,新华社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从不间断、卓有成效地向中国和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屈奋斗的信息,传播中国和平崛起的故事,传播世界各国战和兴衰、挫折进步的新闻,帮助中国人民认清解放的道路、发展的前景、世界的走势,促进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世界和平发展不懈奋斗的坚定意志和辉煌成就。因此,新华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世界众多媒体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新华社今天依然健在的老同志中,不少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火的洗礼,更多的是在新中国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中默默奉献。这些老新华人见证了新华社事业的曲折与发展,品尝过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把青春、热血、智慧和生命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新华社的名字,与我们的生命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深深怀念那些为新华社事业英勇捐躯的烈士,深深怀念那些把一生献给新华社却未能看到今日盛况的战友。

  我是1957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到新华社这个大家庭的,从事过翻译、编辑、记者和业务领导工作。在5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在新华园温馨的集体里,受到教育和熏陶,使我深刻认识新华社的光荣传统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论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在遭遇困难挫折的年代里,还是在事业大步前进的新时期,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始终不渝地坚持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高举旗帜、坚持真理、心系人民、深入实际,不怕苦、不怕累、不动摇、不保守,开创出今天这样令世人钦羡的升腾局面。我们为自己作为新华人而感到无比荣耀与自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新华社的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希望新一代新华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团结一心、不辱使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鼓浪、助威呐喊,用新的业绩创造新华社事业新的辉煌!

  新华社总编辑 何平:下面,请新华社青年职工代表张旭东同志发言。

  新华社青年职工代表 张旭东:尊敬的各位领导,前辈们、同仁们:大家好!当金秋的红叶点染京城、丰收的甜美溢满神州,我们迎来了新华社80华诞的喜庆日子。作为一名青年记者,请允许我代表新华社5000多名青年同志深情地说一声:生日快乐!

  80年光荣,80年梦想。此时此刻,我们为新华社走过的辉煌历程感到格外振奋--从瑞金的四五间土屋到延安清凉山的两三排窑洞,再到北京宣武门西大街117米高的现代化新闻大厦,昔日诞生于战火中的红中社,今天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全媒体机构。

  80年追求,80年奋斗。此时此刻,我们向为新华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新华人致以崇高敬意--你们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采访作风,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你们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职业精神,时刻感召着我们为打造精品力作而不懈追求。

  80年拼搏,80年奉献。此时此刻,我们无限缅怀在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150多位新华社英烈--这些可亲可敬的优秀新华儿女无私无畏、英名不朽,激励着我们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前赴后继、奋勇开拓。

  穿越时空,一脉相承。一代又一代新华人用理想和信念绘就恢弘的历史画卷,用激情和青春奏响壮美的时代华章,用智慧和勇气续写不朽的世纪传奇,凝结成以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新华精神,成为新一代新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精神之火,奋斗永不停息。

  历史正翻开新的一页--环顾中国,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放眼全球,世界发展格局大变革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时代为新华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也赋予我们庄严的使命。

  当前,新华社已步入全面推进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社党组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人人奋勇争先的新局面。无论是在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战役性报道中,还是在汶川特大地震、日本地震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新华人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积极践行新华精神。我也曾多次参加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在汶川特大地震余震频发时、在玉树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在深夜翻越腊子口天险奔赴舟曲的途中……我和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真切体会着新华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受到新华精神的无穷力量!

  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我们新一代新华人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将新华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光大,让新华社事业永葆青春,让新华精神永放光芒!

  弘扬新华精神,就要秉承老一辈新华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全心全意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去;弘扬新华精神,就要发扬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严谨作风,到基层、接地气、听民声、讲真话,采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弘扬新华精神,就要胸怀理想信念、燃烧火热激情,发挥青年人在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拓展新媒体业态方面的优势,努力把新华社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青年兴则新华兴,青年强则新华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社党组的领导下,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以昂扬的斗志投身于新华社事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拼搏不息、奋斗不止!谢谢大家!

  新华社总编辑 何平:现在,请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致辞。

  新华社社长 李从军:尊敬的长春同志、建敏、马凯、奎元同志,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80年前的今天,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自诞生以来,新华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职责,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政治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坚持政治家办社方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大力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广泛报道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及时把最新消息报告党中央,成为党指挥革命斗争的重要信息渠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热情讴歌社会主义新制度,充分报道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大成就,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澎湃激情;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勇立时代潮头,生动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宣传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充分展示中国人民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主旋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宗旨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牢固根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群众、赞美群众、激励群众,充分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强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活力。一代代新华社记者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采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名篇精品,推出了雷锋、王进喜、张海迪(微博)、孔繁森、方永刚、王顺友、沈浩、郭明义等一大批受人敬仰的典型人物,忠实履行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充分发挥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敬业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为神圣职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督促自己,以一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锻造自己,恪尽职守、忘我奉献,创造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从为党的新闻事业英勇捐躯的红中社早期负责人周以栗,到被敌人残酷杀害也绝不说出党的秘密的叶邦瑾,从“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中壮烈牺牲的沈建图,到在贝尔格莱德坚守报道一线付出生命的邵云环……150多位先烈用生命诠释了新华人崇高的敬业精神。近年来,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一批批新华社记者克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突进现场、坚守一线,向全世界发出大量报道,以英勇的壮举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以无畏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敬重,他们是新时期践行敬业意识的楷模,是新华社的光荣和骄傲。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不竭动力,主动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传媒业发展新趋势,大力弘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新华社事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文字报道为主,到构建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全方位报道格局;从传统通讯社业务为主,到打造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为一体的现代全媒体业态;从立足国内为主,到建设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不断拓展海外阵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发展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根本途径,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筚路蓝缕、奋力开拓、永不止步。从瑞金时期仅有两三个人、一部半电台的"茅屋-马背通讯社",到拥有1万多人、162个驻外机构、采集网络遍布全球、涵盖各类媒体形态的多语种、多媒体、多终端全媒体机构,新华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业务内容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自信的步伐迈向世界一流媒体舞台中央。

  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在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中凝聚、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敬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是新华社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归根结底就是以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新华精神。经过80年的实践和发展,新华精神业已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镌刻在新华人心扉间、融化在新华人血液中最闪光的特质,感召和鼓舞着新华人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华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新华精神,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推动"三个拓展",创新工作思路、运营体制和文化业态,着力提高质量、提高素质、提高效益,事业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基本建成全媒体架构,形成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格局,初步探索出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回顾新华社80年的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新华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过100余篇新闻稿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也都为新华社撰写、审改过大量稿件,瞿秋白、博古、杨尚昆、廖承志、胡乔木等同志曾先后担任过新华社的主要领导职务。1955年,毛泽东同志要求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195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新华社要向着世界大的通讯社的方向努力”;粉碎“四人帮”重新工作后,他又视察新华社并作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新华社作了“努力学习,深入实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题词。2008年9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作出重要批示:“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创新体制机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高素质队伍、提高采编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今天,长春同志出席纪念大会,并代表中央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当前,新华社正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拥有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事业科学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坚持政治家办社方针,践行群众观点,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我们要继承发扬新华社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追求卓越、搏击一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行职责,以勇于变革、不断超越的精神创新工作思路、运营体制和文化业态,以昂扬的斗志、火热的激情、扎实的作风推动事业科学发展,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书写崭新篇章。

  我们要积极顺应世界传媒业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更加健全的现代传播体系,着力打造更加成熟的全媒体业态,全力培育更加强大的支柱性产业,不断增强新华社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力量发挥应有作用。

  我们要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实施“阵地前移”战略,深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华社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形成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传播能力,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更多共赢、更大包容、更强责任的国际舆论传播新秩序。

  我们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职业化建设,着力造就一批传媒领域各个专业的杰出人才、领军人物,努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队伍。

  同志们、朋友们!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80年只是短暂一瞬;在砥砺奋进征程中,80年已然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社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新华社8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努力开创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新华社总编辑 何平: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长春同志作重要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刚才,长春同志作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华社8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并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内容重要,内涵深刻,语重心长,指导性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按照长春同志提出的六点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更好地担负起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的职责使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在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发挥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为把新华社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而努力奋斗!纪念大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新华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