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今天在微视频上现身,解读环球时报社评“共产主义理想没有欺骗中国”。这是环球时报首次推出文字版与微视频结合的时政评论,在全国新闻界的时政评论领域,这也很可能是第一例。

  胡锡进既是环球时报总编辑,也是环球时报社评和署名“单仁平”时政评论的主笔。环球时报将社评同时微视频化,意在解读撰写社评的目的,展示背景,实现与受众的更直接沟通,把单向传播的社评变成与读者互动的新闻产品。

  上述视频将在《环球时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环球网等多媒体平台上同步推出,欢迎广大读者和受众积极参与互动,精彩点评。对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包括批评,环球时报必将采取开放、谦虚的态度。

  社评:共产主义理想没有欺骗中国

  “共产主义”近来成了舆论场的热词。一些报章响应党的正式论述,发表了关于为共产主义长远目标奋斗的文章。网上有些大V则对“共产主义的说教”冷嘲热讽,有的甚至宣称自己被共产主义口号“骗了十几年”。这样的争论在中国社会泛起,并不在意料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共产主义不再是中国报章和人们口中的热门口号。中共强调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路线,为实现社会进步开展了脚踏实地的工作。但党的长远目标没有变,中国实际上进入用积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果向长远发展目标慢慢靠近的可持续模式。

  共产主义不再是口头禅,但它作为高远追求,仍在社会的前方。我们低头拉车,但也要抬头看路,巩固全社会的政治信念,否则社会就缺少凝聚力,也会迷路。实际上中国的民生越做越好,但恰恰是思想上比较乱,西方的那套要改变中国方向的激进主张回流进我们的社会,被一些人指称为中国应有的国家理想。

  客观说,这是社会不同选择和不同道路的根本探讨,这种探讨正逐渐积累深远的影响。

  中国没有经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的表象因此对一些人有吸引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终结阶段,马克思早就论述了共产主义的远景,这代表了人类的长远追求和胸怀。尽管苏联式社会主义运动在创造成就的同时也曾出现偏差,但如果人类因苏联和东欧的挫折就此放弃追求,相信资本主义就是历史的终结,那将是莫大悲哀。

  当年在中国跌到谷底、试尽各种出路而不成的情况下,人们受到共产主义理想的召唤。这一理想先是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然后它又作为社会理想经受了考验。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面前站起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都是中国勇敢面对复杂实践的收获。

  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共产主义带给中国社会的正面精神力量事实上远大于我们对它不成熟认识导致的那些后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共产主义学说,近一个世纪后回首,它没有辜负我们这个民族。

  共产主义当然不是应当无限消费的口号,我们有很多现实而迫切的任务,然而完成这些任务与实现共产主义长远目标的辩证关系却是牢固的。我们不能只谈共产主义理想而漠视当前的尖锐问题,也不能因为买到了假货或是遇到个腐败的坏领导,就认定共产主义理想是“扯淡”。

  中国需要弘扬共产主义理想,并且不断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以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谈论全人类的这一美好愿景。不能不说,在西方政治观念的渗透有所扩散的时候,坚持在中国社会这样做并收获实效,是一项长期的挑战。如果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为只要他们呼喊了共产主义口号,就完成了他们的使命,那将是极大的误解。

  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国社会,肯定更有凝聚力,也更加积极向上。然而让这一远大理想真正扎根于社会,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坚实条件,又是不那么容易的事。对此我们要有客观、求是的认识。

  社会名人以国家的现实问题为噱头攻击共产主义理想,是非常无聊的行为。中国要解决问题,致力于实现阶段性目标,但与此同时,这个国家决不可成为面对大历史的精神流浪儿。共产主义是中国社会的集体信念,信念的含义就是它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动摇。而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的中国,尤其应在基础信念上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就是向理想的迈进。

相关阅读

习总访美首站为何仍是西雅图

与华盛顿特区和纽约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美国城市相比,西雅图并不是十分有名气,但是在很多方面,它却是与中国联系最为密切的美国城市。波音飞机、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星巴克咖啡、亚马逊网购等已经成为不少中国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南京街头老外拳脚打在谁身上

这名叫做马克的老外,人还在警方那儿“后悔”着,很多中国的网友反过来给他点赞了。这是一种由茫然无知、进而演化成盲目崇拜的一种社会病态。中国人在物质上站起来了,但一部分人离精神上真正的站起来,还有着很远的距离。

稿子好不好?关键看领导!

从心底讲,我是真心期盼作风转变的清风正气吹来“短实新”,吹散“假大空”。但是,结果还是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现实依然是:“讲话不离稿、汇报不脱稿、座谈不舍稿”。

谁来向“坏老太”说声对不起

“坏老太”的逆袭给了很多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也给了人们自我反思的机会。在这个时候,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个佐证冷漠合理性的“坏老太”,而是一个个还原了的普通老人家,他们是我们的祖辈、父辈,是未来的我们自己,是必须义无反顾搀扶起的社会良知。

  • 日本排球女神将婚网络一片哀鸣(图)
  • 社交应用里千万不能透露的五种隐私
  • 我为什么说蔡伦是“伟大的小人”?
  • 闫红:博客十年就像一棵树种在那里
  • 扫雷针:《云中歌》2-4集槽点盘点
  • 闺蜜这个“定时炸弹”怎么破
  • 令人胆战心惊的孟加拉火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