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09:30 京华时报

  昨天上午,包括微博、朋友圈在内的社交媒体,被一条“阎肃去世”的消息刷屏。该消息经某歌手发微博后迅速扩散,一些平时值得信任的媒体账号,第一时间做了简讯形式的“报道”,从而点燃了此次约一两个小时的刷屏风潮。

  在一些聊天群里,正当群友们为如何评价阎肃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阎肃的儿子发出了辟谣消息,于是大家再一次发现,自己又掉进了一个“大乌龙”当中。转发过“去世”消息的网友和媒体,又纷纷转发辟谣消息并道歉。

  从谣言传出到辟谣,社交媒体的确有其“自清”能力,谣言的生命力在当下变得尤为短暂。但这次“阎肃去世”被广泛传播的事件,还是暴露了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不好心态。具体来说就是“跟风病”,对事情或现象,缺乏“等一等看”的耐心,对“不完全可信”的信息没有考证一下的兴趣,这都是社交媒体浮躁心态的体现。

  回首类似的事件,比如2010年5月26日,余秋雨在微博上“被去世”;2010年12月6日,金庸在微博上“被去世”;2011年3月29日,成龙在微博上“被去世”;2013年3月13日,六小龄童在微博上“被去世”……每一次这样的假新闻发生,总会引发一轮有关社交媒体事实审核机制的讨论,也会去追问“信息首发者”的道德规则,但大家似乎并没有从类似事件中得到教训,假消息来了,依然热衷转发。

  美剧《新闻编辑室》中有这样的台词表述:医生才能宣布一个人的死亡,新闻不能。但在当下环境中,新闻往往会取代医生,甚至取代警方,来宣布一个人死亡或一个人涉罪。对事实的忽略和对证据的罔顾,为假消息满天飞提供了滋生土壤。

  作为社交媒体的普通用户,的确没法一下子分辨出“名人去世”的消息真假,这就要求公众人物和媒体在发布类似消息时要分外慎重,因为一旦传出不实消息,伤害的不只是公众人物的形象,也会损耗媒体的公信力。其实用户也有能力避免掉进“坏消息陷阱”,只需要多一点提防心理,别让微博捆绑自己的生活,别让朋友圈变成“坑友圈”。在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跟风”的时候,多去验证一下消息源,别成了助长假消息的帮手。

  除了对“被去世”刷屏要有警惕心理,对待其他刷屏信息,也要有客观看待的眼光。

  被刷屏的信息,并非全部真实,那里面可能有营销的成分,可能有蛊惑的元素,其刷屏频率也不一定等同于其真实价值。刷屏一阵风,短则几十分钟,最长不过一天,看多了这些刷屏信息,除了感觉时间被莫名其妙地浪费之外,并无真正的收获。

相关阅读

全面放开二胎就是还权于民

“计划生育”本来就是当时发展环境下的一种不得已,现在既已时过境迁,国家业已具备了逐步放开“单独二胎”、“全面放开二胎”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那就应该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把曾万般无奈而不得不牺牲掉的公民权还回去,还权与民。

普通人还有机会当富二代爹吗

有了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每个人都面对通畅的上升通道,代际传承和代际竞争都能够永不停歇又有条不紊的完成,这才是市场活力和动力的源泉,这才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为啥我们总是败给电信运营商

不好肯定地说,就是运营商干的,但让消费者自己调查,这种规则只应垄断市场有;如果竞争是充分的,消费者怀疑哪几家运营商不厚道,走人便是,走人后便知:到底是手机的问题,还是运营商的问题。

让日本成美帮凶还是中国帮手

日本可以是我们的敌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化敌为友,考验的是高超的外交家功夫。注意,是外交家,不是外交官!

  • 携程CEO梁建章:放开生育刻不容缓
  • 蒋丰:日本人自杀为何多选择跳轨
  • 大唐盛世的“房奴”们是什么样的生活
  • 山河故人:贾樟柯为何会有“涛”情结
  • 一部混搭穿越恶搞的脑洞恐怖喜剧
  • 从失败的爱情里看清自己和调整自己
  • 美国万圣节的萌娃娃和萌宠物(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