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20项“世界之最”科技让三峡“鬼斧神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6日10:06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6月16日电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在三峡工程中释放出巨大威力。据解放日报报道,在“数字长江”的推动下,代表当今世界一流水平的设计理念,施工、监控和管理,使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攻克了20多项“世界之最”的经济技术指标,获得96项中国技术专利,并在水文自动测报、水土流失监控等多个领域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长江流域地貌复杂,气候多变。为建设三峡工程,必须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日夜盯住长江,有一双“手”可时刻为大江“把脉”。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投入2亿资金,沿长江建起水文、水土、地质、地震、生态等多领域测报和监控系统。特别在长江水文上,我国专家采用一系列高新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摇感系统、地球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三位一体”,使核心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为世界第三大河建立了“全流域、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专家称,打开这本“四库全书”,对流域内的每一次降雨、洪流等都一目了然。正是有了如此庞大的长江数据库,才能为三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奠定可靠结实的基础。 面对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我国科技人员采取一系列高新技术,使三峡工程结满了充满“智慧”的累累硕果。6月1日,三峡大坝顺利下闸蓄水。专家首次向外界披露了有关大坝的“孔”学问。一般人都认为三峡大坝有67孔,即22个导流底孔、23个深洪泄孔和22个表孔。但中国工程专家留了“一手”,另建了7个排沙孔和3个排漂孔,所以,大坝共有77个孔。这样的设计和建设,是摸透了长江的“脾气”,使“多孔”大坝既能做到水来孔泄,也可做到沙来孔“挡”。在水利工程的超级难题———混凝土捣浇上,三峡工程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科技人员采用风冷技术、预冷骨料等手段,解决了冬夏两季浇筑的温度控制,保证了大坝混凝土连续三年日夜不间断捣浇。而“日长夜大”的大坝,也获得了世界公认的“五星级混凝土”美称。迄今已解决的世界级难题还有大江截流“预平抛垫底”方案、在河床处于细沙地质情况下的二期围堰防渗墙建筑、永久船闸“刀”劈群山时的“精雕细刻”等。 在三峡“鬼斧神工”式的施工过程中,至今已诞生了96项国家级技术专利。如在混凝土浇筑中,从搅拌场到捣浇现场之间需要有一种特殊的运载工具,而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LDC侧卸式运输车就是一位出色“短跑手”。它能快速往返料场与工地间,30秒内可把15吨混凝土“一吐为快”。目前,LDC运输车已获得国家级专利,生产厂家已开始接受海外定单。长江委专家还披露,在今后的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武装三峡工程,继续书写人类科技和水利史上的壮丽篇章。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