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资:保持安徽经济增长的关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1日04:2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
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在受到诸多冲击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这是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提高的结果,也标志着我省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扩张期。 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投资、消费和出口同时增长的基础上,尤其是投资的增长超常。其新特点主要有:1)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明显增长。前几年投资增长,国债资金占了较大的比重,今年以来,国债投资的总额和比重都下降较多。1—5月,国债项目 这些情况说明,投资的增长比较实在、可靠和有效益,成为支持经济内性增长的基本动力。而且,这种增长是可以持续的。今年上半年新开工的项目2202个,增加67.6%,计划总投资417亿元,增长97%。每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2841万元,增长18%。在建总投资规模2667.9亿元,增长42%,持续投资有了物质保证。这种投资的高速、持续增长,是由消费需求拉动的,是对市场预期有信心的表现。 在支持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投资的增长。无论是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建立,还是经济增长极的形成,起核心作用的是投资;再从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要素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也起决定性作用。据测算,投资对GDP的贡献率2000年为71.5%,2001年为38.67%,2002年为60.64%,今年仍可能不低于60%。因此,全力抓好投资工作,是继续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抓投资工作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民营资本的集合问题。安徽民营资本的特点是单个投资者的资本量不大,而现在最有吸引力、最有市场前景的又是需投入巨资的大中型项目,这二者是一对矛盾。解决的办法,是采取措施把分散的资本集合起来,形成规模投资,究竟如何去做,需要认真探讨。 2、海外和省外投资的载体问题。现在全民动员,搞招商引资,势头是好的,但也要研究,外资到底向何处去? 研究规律性,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外资(含省外资金)的投向,除了对软、硬环境的基本要求外,还有一个对最适宜载体的选择。现在看来,外商首选的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2002年,省级以上开发区三项指标占全省的比重是:新批外资项目占36.4%,合同外资占58.5%,实际使用外资占67.7%。合肥高新、经济两个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92%以上;芜湖市开发区占62%。有影响的大项目很多都是在开发区内,这还不包括工业园区。所以,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是扎扎实实地营造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3、推进银企结合。银行资金充裕,但投资谨慎,总的倾向是向好企业投、向预期效益好的大项目投。我们要适应这种形势,多向银行推荐好企业、大项目。银行本身也在进行改革,如开行就提出与省政府的合作机构化,其建信用平台,开展信用贷款。我们应抓住机会,争取开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更多的授信、授贷。 4、下功夫抓出一大批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形成“步步登高”的梯次结构。大中型项目形成当前投资的主干,而目前在建的这些项目都是前几年做好前期工作的,可以说未雨绸缪,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现在令人忧心的是,在手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过少,会不会有一天产生断档现象。做一个大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一般需要二三年时间,有甚至更长。所以,对大中型项目一定要早筹划、早动手,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要反复挑选、反复论证,做到在建一批,论证一批,谋划一批。政府要安排必要的前期工作费用,要有一支专门队伍,要建立项目储备库,要采取措施把企业做项目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5、要注意优化外来投资结构。“十五”计划提出,我省的经济发展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而结构调整又要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中心。招商引资也要为这个主线和中心服务。这两年,随着我省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省外资金投入我省也越来越多,想干什么的都有。我们要把更多的外来投资引导到工业类、农业开发类和基础设施类的项目上,增加后劲,提高工业化水平,带来新的财源。房地产不是不能搞,但不能盲目地鼓励,一味地放开。这就要求在政策上有所区别,前者是要放开的,鼓励的,优惠的;后者则要完全采取市场化的办法,走挂牌、竞标的路子。如果不加区别,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6、放开设计和建设市场,集中力量抓好治淮和灾后恢复的重大项目建设。今年我省淮河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袭击。水灾再次把治淮问题提到十分紧迫的位置,中央也已下了很大决心。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着手退水后的治淮重大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淮干整治和淮北大堤加固;二是涡河、颍河、奎濉河等重要支流的整治;三是行蓄洪区上、下口门和排涝设施建设;四是沿淮低洼地和行蓄洪区群众的移民安置。当前的关键,是要放开设计市场,加快前期工作进程,尽快把重大项目的规划、立项等搞上去,批下来。不能再走搞了多年,仍然是应急工程的路子。项目一旦批准后,还要放开建设市场,让有资质的建设队伍都来参加投标,尽可能增加施工强度,缩短建设工期。否则,超过长江治理强度1-2倍的建设任务很难在预定的期限内完成,淮河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再受威胁的愿望很难早日实现。(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周本立 相关专题:第二届网络媒体安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