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陈水扁“520演讲”:为“台独”留操作空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10:35 人民网 | |||||||||
在大陆及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陈水扁的“5.20演讲”不再有强硬的冒进“台独”举动,但并不表示其放弃“台独”政策,而是转变手法,采取更加柔性的“台独”策略,而且重点放在为其长期执政及未来最后的“独立”创造条件。 为“台独”留下操作空间
陈水扁不顾被自己践踏的民主与自由,大谈空谈台湾的民主与人权,将自己树立成为民主先生,这是对台湾民主的最大的不敬与伤害。而在许多看似合理、中性的长篇陈述中,却设下许多两岸对立与追求“台独”的陷阱。陈水扁并不是将台湾与大陆并列,而是将台湾与中国并列,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立,在客观事实上达成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认知。陈水扁讲“两岸人民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意即今天两岸似乎不再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对一般民众有很大的欺骗性,普通老百姓看不出其中的思想与内含。陈水扁不断强调“台湾精神”,强调“台湾生命共同体”,强调建设“新台湾”,强调“台海的现状不被片面改变”(即已独立的台湾不能与大陆统一),在这些美丽的词汇下处处隐藏着“台湾独立”的思想与追求。 “台独”主战场将转向国际社会 陈水扁有意将台湾问题国际化,未来两岸斗争的主战场将转向国际社会。尽管陈水扁在全篇演讲中采取柔性策略,没有过多的刺激大陆与公然的“公投制宪”等“台独”主张,但仍将两岸明确定位为“台湾与中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边一国”框架,而且要继续“走出去”,要以“中华民国”身份参与国际社会与国际组织,让台湾“在世界这个地图上屹立不摇”,这其中不仅隐含了台湾“中华民国”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事实,而且隐含了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战略考虑。 在演讲中,陈水扁不仅希望台湾继续加入国际非政府组织,而且希望国际社会介入台海事务,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安全,有意将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而且要在两年内争取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可以预期,未来四年,陈水扁当局将会采取更多措施推动参与国际社会与谋求台湾作为国际社会独立主权国家的一员,将把岛内的“事实台独”逐步转化为国际认可的国际法理“台独”,从而将加剧两岸在国际社会的斗争与较量。 与泛蓝阵营争夺主导权 陈水扁在演讲中还隐含着民进党的岛内政治斗争策略。在岛内蓝绿两大政治阵营斗争与权力争夺中,泛蓝阵营一直高举保卫“中华民国”的大旗,反对“急独”,反对变更“主权范围”等涉及统独问题的“公投制宪”,强调两岸具有相同的文化,这也成为泛蓝阵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这也是陈水扁代表的民进党在与泛蓝阵营斗争中最为被动的地方。然而,陈水扁在讲话中却接过了泛蓝阵营的这些主张,并经过一番包装,正式承认与接受“中华民国”(尽管两者在内含上有所区别),不再推动“公投制宪”而是进行有限的“宪政改造”,不涉及敏感的主权、领土与统独问题,也将统独作为未来的选向之一(所谓的“和平发展,自由选择”),甚至认同两岸共同的血缘与文化背景,从而使民进党在与泛蓝阵营在未来权力争夺与斗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可能吸收更多的泛蓝支持群众加入民进党,削弱泛蓝力量,让泛蓝很难找到恰当的路线定位,可能加速泛蓝的衰落,从而为民进党的长期执政创造条件。 未来两岸关系改善不乐观 陈水扁在演讲中采取温柔性的“台独”策略,没有公然的“台独”叫嚣,但仍未放弃对“台湾独立”的追求,只是换了个方式,实际上还是要“独立建国”。虽然在演讲中强调“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议题”不列入“宪政改造工程”,但难以改变陈水扁在“台独”问题上的“切香肠理论”,即仍会持续推动“台独”路线,继续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在国际社会上会持续搞“两个中国”政策。 陈水扁对两岸关系与两岸交流的讲话内容不少,希望两岸走向“合作互惠的关系”,希望持续扩大两岸新闻、信息、教育、文化与经贸交流。然而这一美好的愿望在其不断追求“独立”的大目标下,却难以推动与实现,不能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现实面前,两岸关系也就没有改善的空间与余地。 陈水扁表示“四年前原则承诺,未来四年也不会改变”,回应了美国要求的重申了过去的“四不一没有”。但事实上过去四年来,陈水扁完全违背了“四不一没有”,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湾要走自己的路”、两岸“一边一国”、“催生台湾新宪法”与“公投制宪”等均是陈水扁任内抛出的严重“台独”口号,谁又能保证未来四年陈水扁不会提出更为冒险的“台独”口号,做出更为危险的“台独”决策?陈水扁一向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可以说是信用破产,无法取信于人民,无法取信于大陆。因此,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改善并不乐观,大陆反“台独”的斗争依然艰巨。 相关专题:陈水扁“5-20就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