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日本核电站事故警示核能安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21:35 人民网 | |||||||||
人民网驻日本记者 曹鹏程 8月9日,正值日本长崎市民纪念的第59个“原子弹被爆日”,就在这一天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福井县的美滨核电站却忽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 下午3点30分左右,美滨核电站的3号反应堆涡轮机房内忽然喷出大量高温高压蒸汽
事故发生后,关西电力公司设置了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向死伤者家属赔罪,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首相官邸成立了以内阁危机管理监察野田建为首的联络室,日本经济产业省核安全保安院也紧急派出6名检查官赴现场指挥调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当天表示,要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并全面检查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根据去年11月内阁制定的方针,遇到紧急核设施事故时要设立有政府高层参与的对策本部,但是日本政府权衡再三,最后决定暂时不设定对策本部,也不用下达疏散的命令。对此,官房长官细田博之解释说:“事故并不是发生在反应堆部分,我们做出如此决定是因为没有发生辐射泄漏,如果过分重视,会导致民众对核能利用的不信任。” 尽管日本政府对事故的处理采取了谨慎迅速的对应举措,公众对核利用的不信任却越来越强。10日,日本各大媒体纷纷发表社论,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引发的问题。根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对日本的核开发持“批评”或者“谨慎”态度,38%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应该寻找其他能源替代核能源。由于国内自然资源匮乏,日本约80%的一次能源要依赖进口,在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核能自1973年起被定为日本国家策略的重点,目前,核能电力产出约占总发电量的34%,成为能源组合的重要部分。然而从90年代开始,日本前前后后共发生了7起大大小小的核事故,同时一些电力公司隐瞒检查报告的丑闻不断,导致公众对核能安全的担忧越来越重。有观点认为,这次事故之后,反对日本政府大力开发核能的意见会更加强烈。 另外,核设施的老化问题再次浮出了水面。经过调查,初步认为冷却水管的腐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日本目前有52座反应堆,其中每三座中就有一座是已经运转了25年以上的。美滨核电站3号反应堆是从1976年开始运行的,由于冷却水长期腐蚀,使水管内壁变薄,经受不住蒸汽的压力破裂导致事故发生。核电站的寿命一般被认为是30—40年,但是电力公司却主张核电站可以工作60年,并且以此为由延长检查的间隔,提高经济效率。与美滨核电站的设备属于加压水型轻水炉类型,与此相同的类型占了全国核电站总数的近一半,设备老化的安全隐患非常严重。媒体呼吁暂时中断具有类似情况的电站的运行,进行彻底的检查。 安全意识不强也是出现事故的一个原因。1991年,美滨核电站的2号反应堆曾经发生蒸汽发生器水管断裂,大量辐射性冷却水流入了二次循环的冷却系统,辐射能还扩散到了空气中。3号反应堆也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发生了辐射性冷却水渗透的事故,却没有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西电力公司承认,反应堆运行27年多来一直没有更换冷却水管道。公司每年进行一次详细的年检,再过几天就是今年年检的时间。但是对于水管,只是每天安排目测检查,也就是看看有没有水渗出等等,对管道内壁厚度应有的超声波检查,从1976年开始一直都没有做过,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媒体指出:只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性的做法不仅会失信于民,而且会带来更大的相关经济损失。必须尽快进行调查,搞清楚事故的原因,并且彻底检查所有核电站,保证核能的安全利用。 相关专题:日本核电站发生蒸气泄漏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