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与世界分享中国文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5:3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滨女士。

  何洪泽摄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

  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企业界合作举办的“2004中国企业高峰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在众多议题中,有一个是关于文化的,即“艺术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论坛还要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珍禽”画展,在论坛会场举行“木心的艺术生涯”画展和“与木心对话”等文化活动。在一个以经济为主要议题的论坛中,有如此多的文化内容,并不多见。提出安排这些文化内容的建议,并组织画展和参加文化议题讨论的,是一位在美国从事文化艺术推广工作的华裔女士———美国中华文化基金会总裁王滨。

  王滨是学舞蹈出身,从小就与文化艺术有不解之缘。十几岁时,她就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以独舞《春蚕》获奖,并成为年轻的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器重她的才华,请她到该学院讲学。讲学结束以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到伦敦城市大学攻读艺术管理。

  在获得艺术管理硕士学位之后,王滨又做出了大胆的选择,到美国纽约开办和经营画廊。纽约既是世界的商业中心,又是世界文化之都,是艺术画廊和美术家的聚居之地。但是,当时在众多的纽约画廊中,还没有一家是专门展出和销售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王滨正是抱着让更多的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主流社会了解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理想,创办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伊丽莎白·王画廊”。

  她把画廊设在租金相当昂贵的曼哈顿中城,中央公园旁的第五大道上,是为了使这个专门展示中国美术作品的画廊更加接近美国的主流社会。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人手不足,还有人地生疏,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凭着她的执着和勤奋,还是做了几件成功的事情。2000年,在巴黎凡尔赛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文化高峰会议上,王滨推出了著名中国旅美画家程及的画作,向世界文化最高层次的人士,介绍了现代中国的美术,这也是还健在的中国画家的作品第一次在凡尔赛宫展出。2001年,她协助耶鲁大学艺廊,举办了“木心的艺术”画展,把又一个中国画家介绍给了美国。10年来,王滨画廊举办了不少成功的画展,如有多个中国画家作品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展”、“杰出中国美术家画展”等。这些高水平的画展使王滨画廊在美国主流社会赢得了声誉,得到不少美国和国际知名人士的认可,如亨利·鲁斯三世、大卫·洛克菲勒、茅利斯·格林博格、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等,他们不仅是王滨画廊作品的收藏者,也是中国文化的支持者。画廊的一些作品还为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和著名的院校所收藏。

  王滨热心于将文化艺术与环保和儿童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结合起来。她举办了宣传环保观念的“中国珍禽”画展,这个画展得到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支持,王英凡大使亲自在代表团驻地为画展举行招待会。她还曾经与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等人一起,为在北京建造“中国国际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而奔走。在纽约的一些美国和国际人士对王滨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纽约时报》资深女记者芭芭拉·克劳塞特评论说,王滨“为亚洲文化在纽约建立了一个特别的展示场所”。已故联合国儿童基金主席格兰特称赞,王滨的画展“是作为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的很好例子”。纽约市长布隆博格还代表纽约市赞扬王滨“在过去的10年里,为把现代中国艺术带给纽约市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些成功之后,王滨将眼光放得更远,目标定得更高。她认为,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她要跳出画廊的商业约束,办真正的文化事业。她的这一想法得到许多朋友的积极支持。去年,王滨和一些有这样共同理想的人,建立了“中华文化基金会”,其宗旨就是与世界分享中国的优秀文化,包括祖国大陆、台湾和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中国文化。基金会计划首先搞一个“中国文化精髓”项目,把中国和海外华人杰出艺术家的成就制作成一系列的纪录片,先在美国公共电视台放映,以后再介绍到更多的国家。

  到北京的经济高峰论坛举办文化活动,本来不在基金会今年的计划之内,但它符合基金会的宗旨。王滨觉得,目前对中国的发展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投资,更需要文化的投入。特别是中国企业的领导人,让他们多懂得一点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涵养,对他们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需要企业界的支持。所以,当她从在“世界经济论坛”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要在北京举行经济高峰论坛时,便提出了上述的建议,并很快得到世界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的赞同。

  经过10年的努力,王滨的画廊在纽约的主流社会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她已应邀成为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会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员和一些博物馆和企业的艺术顾问。建立“中华文化基金会”是王滨人生道路上的新转折点,她似乎又找到新的奋斗目标。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不是一个商人,而始终是一个艺术家,对文化的热爱和献身,是她毕生的追求。相信她会以当年《春蚕》的精神,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再创辉煌。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10日 第十五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