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道德”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2日01:12 红网 |
活着,我们不能缺少终极关怀,不能不关注社会、人类、民族、国家的命运与前途,不能丧失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性。一个人总该有一些道德来作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提升和精神滋养的具体凸现。可以说,道德是人生个体立身与处世的修善之本。往往一个有道有德的人是会受到世人所歆羡和钦敬的。因为他能够凭借自身思想修为和人生德行,去善化周围的矛盾,去影响期待诚信的人们,促成身边的人在不断同化中填补精神的空虚,抚慰心灵的创伤。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璀璨的华夏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长河浪花涤荡出闪烁光华的朴素唯物的思想;同时,也造就了一个足以与孔大圣人同齐的道家先知。老子在生活中汲取修身处世的精神思辨,开启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滥觞,仰仗道学圭臬《道德经》,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史上传颂千古、影响百代。 今天,重提“道德”,并不与开放思想相悖离。反而,“道德”的重塑,为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人们创设了优良的避风港,使人们的脆弱心灵得到了有效的寄托和慰藉。文选德审视纷纭世象,站在选择与诱惑的时代路口,写成了新作《〈道德经〉诠释》。作者一边斟词酌句,虔诚地对《道德经》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诠释;一边审时度势,认真地为新时期人们奉献出一份精神的食粮。一种高屋建瓴的哲学研究思维宛若时代春风,导引人们用天道自然的坦诚人性和朴实心性来充实自己、妆扮人生、创造价值、影响他人,镇静守柔,不生贪欲之为,以促使天下达成安定祥和的太平盛世作为人生理念。作者怀抱一颗道德之心,倾注一份虔诚之情,熔铸成一篇令世人钦为立身准则、让后人敬为做人典范的道德文章。 “‘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也好德也好,都是无私的。人要依‘道’修‘德’,亦应无私。”我们应该是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人民服务,使他们得到好处,而不能在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迷失自己、沉沦道德,断然忘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人古训。古往今来,多少贤达仁人以道为本,修养身性,忠爱国民。作者不但在理论视角上古今融会、参考透析,而且进一步以时代视角补充理论视角的静止呆板。道家哲人穷尽一生不断探究与思索,所秉持的思想理念及其制度设计都是着眼于具体的政治活动与社会追求,是为了达到其设想的理想秩序,加之其实践家的角色定位。他们往往不得不裁减自己的理想设计去适应现实需要。时代的变化,促使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被打破和重塑,置身其中,不能不出现思想上的波动、游离乃至变化。作者抓住变化着的时代背景因素,重新审察《道德经》,在整体分析道家思想成熟的理论特征之前,往往都要先交待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得其研究极具时代感。这样,既区别于以往比较单薄的辞条叙述,又有别于单纯的理论阐释。可以说,古今理论参照之纬线与时代重新考察之经线的交织,成就了文选德同志新著《〈道德经〉诠释》的研究新视点和行文新思路。 21世纪伊始,党和国家公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了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出了公民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南,从自身做起,修道善德,认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今天,我们在文选德同志的《〈道德经〉诠释》中,重温和体悟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德经》的精华,重新对接和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沉智慧积淀和结晶,是一件修养身心和人性的善事。(稿源:红网)(作者:向敬之)(编辑:杨国炜) 相关专题: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