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还是炒作(大昭评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5: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汪大昭 亚洲17岁以下青年足球锦标赛日前在日本落幕,中国队夺得冠军。虽称不上大捷,但在中国足球不那么景气的情况下,这胜利还是让人兴奋的。能够在技不如人的劣势下拼得冠军,至少应该肯定队伍的进取精神。然而,一些传媒报道和评论的颇多“微辞”,岂止是刻薄,简直是对冠军的质疑。“得之不喜,失之安悲”,就算孩子们功底确实粗糙,有待提高,及时提醒也很有必要,然而好意难道不能好好说,非要挖苦不成? 替别人“在成绩面前找不足”,要让人感到出于善意。我们的足球批评,赢了要挑毛病,输了更是躲不过一顿“乱棍”,好像怎么都不对,唯有批评者永远有理。挑毛病,找问题,只有为了防止自满、激励不断进取,才有积极意义。如果横竖也要挖掘负面素材,把批评当目的,拿炒作当快事,唯恐语不逆耳难惊人,怕是离无聊不远了。 好在有些队伍能够正确对待舆论,听取不同声音。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1金2铜的区区收获,跟人们的期望及自身实力都不相符。但他们勇于以败军自责,在训练馆门口黑板上贴满传媒的文章,没有一篇是表扬的。体操队希望借这些批评文章激发运动员重整旗鼓的斗志。尽管那些批评未必说到点上,或是外行发议论,可体操队的反应让人们看到了“知耻近乎勇”的精神。这样的队伍必能从挫折中奋起。 将士归来之日,便是备战下一次大赛之始。他们需要宽松的环境,也需要舆论的帮助和监督。舆论导向要像队伍的磨炼一样计于长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22日 第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