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当代表四十年(见证人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5: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当代表四十年(见证人大)(图)
夏菊花 余桃仙

  有40年人大代表经历的人,在全国也是为数寥寥。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中国杂协主席夏菊花,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是第三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回首往事,这位年届67岁的艺术家激动不已:岁月沧桑,整整40年啊!这岂止是个人的一种政治荣誉,更是共和国人大制度建设、发展的一个见证。

  苦孩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童年的夏菊花饱尝人间艰辛。1950年,原籍安徽、生于浙江的她一路高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来到武汉。1952年,她在舞台上崭露头角。1954年,她表演的柔术《叼花》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演,一鸣惊人。1957年,她的《顶碗》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以其娴静练达、端庄典雅的表演,技压群芳,一举获得最高奖———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谈到1964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夏菊花洋溢着自豪:“当时有7个候选人是全票当选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与她同时全票当选的张体学省长的一句话,“夏菊花是个苦孩子,她当上了人大代表是会永远跟着党走的。”这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夏菊花从艺术舞台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也成了激励她攀登艺术高峰的巨大精神动力。

  “当选人大代表后,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容我有丝毫懈怠。不论是在出国演出途中,还是每年的人代会期间,都从未间断过练功,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努力以最好的作品回报人民。”她将《顶碗》由倒立型顶碗发展到脚面夹碗,突破了历来固定于头部的传统,国外媒体称之为“顶碗皇后”。她多次率团赴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和演出,被誉为“杂技外交”。

  “我至今还珍藏着周总理所作的工作报告”

  1964年12月21日,夏菊花首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见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她感到万分激动。当天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当听到周总理宣布,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我国已成为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时,全场掌声雷动,欢欣鼓舞。我至今还珍藏着周总理所作的工作报告。”

  夏菊花永远不会忘记1965年1月4日那一天。毛主席接见全体人大代表时,她站在第二排位子上,努力地挤上前去和毛主席握手。尔后,她还荣幸地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谈笑间,她似乎又回到了39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第三届人代会上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夏菊花一直牢记在心。周总理说,当一个好演员要过好“五关”,包括“家庭关、社会关、劳动关、荣誉关、生活关”。她除了自己过好“五关”,还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创造出更多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塑造出良好的艺术形象教育人、鼓舞人,自己也要起到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我们要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美好,不给社会带来精神污染,首先要净化自己。”

  “我见证了一段历史”

  40年风雨历程,夏菊花高兴地看到,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不断推进。

  她清晰地记得,1992年4月3日下午3时20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正式提交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投票表决,当会议主持人万里宣布“赞成票超过半数,《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堪称世界之最的水利水电工程从此进入了实施阶段。

  40载岁月更迭,夏菊花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的选举,代表人民投下庄严的一票;亲历讨论决定对越自卫反击战,国家设立硕士、博士学位制度等国家大事;参与《宪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的修改和制定,等等。

  她为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而自豪。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22日 第十三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