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 杭州 续写美丽传奇(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5:3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苗春 9月10日晚,台湾云门舞集的现代舞《水月》是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后的第一个演出。它以无可争议的深湛艺术魅力,完全征服了杭州本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 有位中年观众说,这个舞让他联想到许许多多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的符号:太极拳,书法,水墨画,以及陶舞俑,画像砖,甚至孔子临水感叹“逝者如斯”,李白把酒“对影成三人”、“我舞影凌乱”。但,伴奏的音乐是德国十九世纪作曲家巴赫的大提琴协奏曲。音乐引领着舞者,舞者雕塑着音乐,形与声一起传达着东方与西方在至高层面上共通的境界。 你可以说懂得,也可以只是浸淫其中,一丝丝一缕缕地体会这种意境,体会传统与现代、水与人、黑与白、中国的武术太极拳与18世纪德国的巴洛克音乐,如何糅合交融,最后将它酝酿而成。据云门舞集执行总监叶芠芠介绍,1998年,云门舞集的缔造者和舞蹈编导林怀民先生从佛家偈语“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获得灵感,又取材熊卫的“太极导引术”获得基本舞蹈动作形态,创编了《水月》。在杭州的两场演出已经是《水月》的第97、98场演出。几年来,林先生仍然根据自己对世事人生、对舞蹈的理解,不断修正自己的、舞者们的表达,使其成为“没有遗憾的艺术”。 如今《水月》的主要演员基本还是当初的那几位,都已经超过了30岁,但他们的舞蹈阐释日益出神入化,丝毫没有显示出体力的不足。“身体就是一个工具,就看你怎么用它。”叶芠芠说。在现代舞和芭蕾舞的技巧以外,云门舞集的演员们从1990年开始打坐、1994年开始修习“太极导引”,将东方文化的内敛圆融,在常年的练舞和演舞过程中慢慢渗入骨髓,迥异于西方现代舞的外在奔放,而且把自己和《水月》逐渐融为一体,不可分离,仿佛不再感到坚守的痛苦和传承的责任,一切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演员和舞蹈一直在一起成长。 叶芠芠说,云门舞集多次来内地演出,也一直和北京现代舞团、广州现代舞团有艺术上的交流。在她看来,内地舞蹈演员的技巧非常了得,但舞蹈作品多为“小品”而非“大作”,在编舞方面有所欠缺。她认为,一位成熟的编舞,需要多年的艺术修养、生活阅历等等漫长的过程才能养成,就像林怀民先生,家庭的熏陶,纵横东西的丰富经历,对文学、工科、舞蹈的广泛涉猎,30多年支撑云门舞集回旋往复的努力,与草根阶层的广泛接触、理解对话……经历种种的磨折、感悟、提升,才成就了一位艺术大师。 “云门”,五千年前黄帝时代中国最古老舞蹈的名称。以此美丽的舞名命名自己的云门舞集,已经作为世界知名的舞蹈团体遍访世界,赢得了无数赞誉,在新世纪里成为一个美丽的传奇,而且这传奇还将继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9月22日 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