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通:拯救一条河 激活一座城(前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5:52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郝洪 徐爱民
南通:拯救一条河 激活一座城(前沿)(组图)
迷人的濠河。

  100年前,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依托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名叫濠河的护城河,开辟新兴工业区和港区,建立多核心的城镇体系,辟商场、兴学校、建博物馆、修公园,在长江入海口建起近代第一座中国人自己的工业城市

  100年后,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同样从濠河入手,树立起一套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延续着张謇创造的中国人自己的城市理想,延续着曾经流传一方的城市田园诗话,也延续着这个城市的百年荣耀———城市是经济的,也是生态的、公共的、文化的

  如果没有濠河,南通将会怎样?

  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南通人的反应是茫然。“从来没想到过这个问题。”在濠河边散步的朱老太太奇怪地盯了记者一眼。在她看来,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这个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端、江苏最东端的城市,自打有城市记忆以来,就是和濠河联系在一起的。

  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蓝绍敏的回答则很明确:“如果没这条河,南通肯定不是今天这样的城市格局,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美丽。”沿葫芦型的濠河绕上一圈,就等于绕着南通的内城区走上一圈。河边垂柳依依,绿草青青,河两岸绿化带最窄处19米,最宽处100多米。碧波上,24桥横卧;水岸边,亭台水榭掩映。水抱城、城抱水,城水一体,濠河之于南通,一如西湖之于杭州,是城市之美的源头。

  所不同的是,作为全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护城河之一,这条已有1046年历史的河流给予南通的,还不仅仅是水系的给养和美景的营造,更有城市建设理念的培育。

  “城市的水质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的南通,如何兼顾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濠河便是一面镜子”

  今天,清澈到能看见小鱼的濠河也有过劣五类水质的记录。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南通城里许多河道被填,或被截断,河网遭到破坏。到2002年,城中大小河道水质基本劣于五类。河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以致住在河边的市民,把搬离濠河边作为改善居住环境的一大目标。

  放着现成水景房不要,在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但是,那时的濠河的确让市民难以亲近。“有这样一首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洗不尽马桶盖。让老百姓整天面对这样一条河,实在说不过去啊!”2年前,每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在南通“两会”上提濠河污染的问题。

  在时任南通市市长、现任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下决心要“治水”。“南通应借水而灵,以山衬秀,造绿美城,挖掘低蕴。”在他看来,“城市的水质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的南通,如何兼顾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濠河便是一面镜子。”

  新世纪之初,南通开始大规模整治濠河。

  首先要让水变清———该市先后搬迁了4个大型垃圾中转站、12个水运粪码头和27家污染严重的工厂,并在濠河内、外环铺设了20公里长的排污总管,90%以上污水进入管网,到明年,污水全部入网。同时,构筑了5条拦河坝,截堵了12条污染源。2004年,再投入3000万元,用于濠河零排放。

  还要让水变活———他们利用天然资源建闸设站,使濠河基本形成连接长江、北引南排、自我净化的水质体系。每月引长江水冲进濠河,47小时可将濠河水更换一遍。同时,每年投入30万尾鱼苗,用来净化水质。

  濠河治污是南通拯救全城水系的一个缩影。南通市区100多平方公里,1000多条大小河流,覆盖着全城6%的空间。经过全面整治,目前市区20条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五类或四类。

  在拯救濠河过程中,建设生态城市的观念开始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作为沿江城市,长江生态保护也被列入城市总体规划。沿江有166公里岸线,其中,80多公里规划为生活岸线。目前,长江南通段主流道水质仍然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长江近岸带水质从2002年四类标准上升到二类标准。

  城市的工业经济上去了,排污量却下降了。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中,南通由2000年的倒数第5位,跃升到第5位。在“全国污染控制较好城市”排名中,名列第一。

  “什么最好看?活动的人是最美的风景。草地如茵,垂柳如丝,波光潋滟,灯影画船,这一切的确很美,而一旦缺少了人,就少了生气”

  濠河边一些公园的历史,最早可上溯百年。

  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院士在他的《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调查报告中特别提到,张謇“以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努力使人民有安居乐业之所。”该调查报告说,清末,张謇在城区修建的城市公园,1918年扩展为东、南、西、中五所小型公园,谓为“五山以北五公园,五五相峙;一邑之中一大苑,一一珍藏”。

  公园的建造可以视为张謇有关城市公共理念最突出的实践。“他依水建起自己的濠南别业和私家花园,也依水建起能够让公众交流、赏景、娱乐的公园。100年前的张謇已有了科学发展观。”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大卫幽默道,“如果能看到今天的濠河,他肯定会感慨现代城市在公共服务理念上的进步。”

  丁大卫所说的“进步”有两方面含义。

  其一,城市风景是属于公众的。

  “我们将濠河定位于都市型风景区,定位于为市民服务的公共空间。相反,旅游功能并不是规划中的重点。”南通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说,“什么最好看?活动的人是最美的风景。草地如茵,垂柳如丝,波光潋滟,灯影画船,这一切的确很美,而一旦缺少了活动的人,就少了生气。”

  基于这样的规划建设理念,环濠河10多公里风景线全部是开放式的。从濠东绿苑、环西文化广场、体育公园、西公园绿地、和平桥绿地……每一块绿地与绿地相连,每一个景区与景区互通。即使是在张謇的濠阳小筑和紧邻的刺绣艺术家沈寿的刺绣艺术博物馆之间,也专门辟出了一小块临河的空地,修起一段回廊、亭台,共市民小憩。

  “过去,企业、政府部门都占了沿河最好位置。现在,他们必须退出来,还景于民,还公共资源于大众。”南通市建设局副局长费益民说。他们清除了濠河周遍11万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有碍视觉效果的建筑,历年来被围填割据的水面得以恢复。近3年来,沿濠河共拆迁100多个企事业单位,动迁居民1000多户,拆迁补偿2亿元,换来的是2万平方米的环西文化广场、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西部、11万平方米的濠东绿苑。

  濠河北段是河道最开阔的地带,这里的别墅已卖到四五百万元一幢,土地含金量可想而知。但是,政府还是通过协商或补偿的形式,将许多原本在房产开发商手中的土地收回,建设公共绿地。

  在丁大卫看来,“进步”的另一个含义,则是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

  在南通,大到城市总体规划,小到社区绿地标准、停车标准、临路建筑,都一一征求市民意见,并在全国较早地实行规划听证会制度。濠河的公共空间理念在南通整个城市建设中都得以贯穿、实行,目前正在讨论的狼山风景区规划、港闸区规划,也都采取开放式景区的规划。

  在濠河环西文化广场的地下,有一个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城市规划展示馆。展示馆进口处的标牌上写着这样4句话———规划是城市的发展龙头;规划是城市最大的资源;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责任;规划是公众利益的体现。“这最后一句,是最关键的一句。”南通市规划局副局长马啸平说。

  “因为历史、因为文化,南通有了与其它城市别样的风景,这正是城市受用不尽的资源,是城市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

  濠河之美并不只在自然风景,还缘于沿濠河边那一串珠玉似的人文古迹。

  当年,张謇在对古通州城进行扩建时,在主城区南门外与桃坞路建设公共行政设施和商业金融、娱乐休闲、餐饮旅馆等服务业,在濠河畔则兴建学校、博物苑、图书馆等文教事业。在濠河边那些保存尚好的建筑身上,仍能寻找到他建城的思想轨迹———他向往的城市不仅是聚居场所、生产基地,更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场所。而同样的理想,在濠河的整治中也得到完善的体现。

  泛舟于濠河,犹如泛舟于历史的浩淼烟波。

  濠河边上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以该馆为龙头,南通在濠河两岸建起一系列博物馆,形成包括纺织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珠算博物馆、长寿博物馆等近10个博物馆在内的博物馆群。

  濠南别业、五松别业、成南别业等一批有特色的老建筑被保留下来。这些房屋不仅有其建筑艺术价值,更是百年前“中国近代第一城”发展的见证。

  记录了张謇同梅兰芳交往佳话的更俗剧场,经吴良镛先生重新设计改建后,再展新颜。这个剧场既是向一代实业家和艺术大师致敬,亦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给今人以良好的文化交流、传播场所。

  这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运动,随着濠河的水波,流向城市的各个片区。

  比如唐闸工业区保护。这是从1895年建大生纱厂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工业城镇,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及50年代初,一直是南通工业生产的中心。以纱厂为主体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的工厂、交通运输设施,虽历经百余年,许多地方仍保存相当完好。

  “你看这个柱子,都是上好的美国红松。”在大生纱厂清花车间,大生集团总经理黄伟拍打着那些个有近七八米高的立柱说,这是当年张謇花巨资从海外进口的。在唐闸,类似的百年仓库有许多。市规划部门已划出包括别墅小红楼、百年老工房及大储堆站在内的一批老建筑、老仓库,进行改建。“我们设想建一个类似上海‘新天地’一样的时尚场所。”马啸平说,“希望这些工业文明时代的建筑代表,在注入新文化元素后,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还比如“一街三片”的城区保护。通州老城目前仍保存着寺街以西的西北片和西南片。这片古街区,同时保存着一批历史名人故居,而在南门内外的新市场保存有近代教育、文化等大量遗址、遗迹。日前,南通邀请了著名古城保护专家、国家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等专家主持保护规划。

  在专家看来,“因为历史、因为文化,南通有了与其它城市别样的风景,这正是城市受用不尽的资源,是城市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

  (本文照片均为肖云峰摄)

  《华东新闻》 (2004年09月22日 第三版)
南通:拯救一条河 激活一座城(前沿)(组图)
濠河风景区规划图。

南通:拯救一条河 激活一座城(前沿)(组图)
濠河边张謇和梅兰芳雕像。

  张謇的濠南别业。

  唐闸百年老工房。

  唐闸小红楼的精美细部。
南通:拯救一条河 激活一座城(前沿)(组图)
大生纱厂清花仓库。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