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剧,沉默中渐行渐远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9:14 新华网 |
“小朋友,这三只小兔子都想把萝卜让给别人,它们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对不对?”9月15日,在贵阳市雨露幼儿园,贵阳市木偶剧团正在给小朋友们表演木偶剧,《萝卜回来了》刚落幕,剧团的阿姨便赶紧提问。 “对!小兔子是好孩子!”孩子们大声答道。 兴致勃勃的,还不只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门口以及附近的楼房走道挤满了人,无论是放学的孩子,下班的大人,还是白发苍苍的长者,都被木偶剧深深吸引了。 “这种表演多好啊,有教育意义,又很生动直观,别说孩子了,连我们大人看着都觉得有趣。”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说。 然而,掌声背后,木偶剧的寥落,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表演结束了,大伙默默地收拾行当,人手少,女同志也得肩挑背扛。 团长刘伯勋、副团长钱雨、四个女演员和一堆旧木偶,以及一辆三轮车,这就是木偶团的所有。 回到团里,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一进门,围裙一系,钱雨立即就忙着洗菜、切菜,刘伯勋也拿起锅铲,准备给茶客们做晚饭。 利用剧团的小院子开设棋牌室,为的只是给大家增加一些收入。 办公室里摆着缝纫机,沙发上散落着一些花边和布料,这都是接回来做的手工活。 “多少也是笔收入。”钱雨淡淡地说。 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无数欢乐的木偶,此刻已存放到隔壁的小房间里,这次演出过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亮相的机会。 与木偶同样孤独的他们从未想到,孩子喜爱的木偶剧,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剧团都很红火,他们还应邀到云南、四川、广东、河南、山西、福建等地演出,并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因其小而精的特点,被誉为“贵州高原木偶轻骑队”。 然而,由于剧团成立之初便被确定为集体所有制单位,每场演出国家只给团里补贴100多元,可谓杯水车薪。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看到木偶戏,演出费的标准定得很低,而且还有大量的公益演出,扣除成本,剧团根本没有多少利润可图,正常情况下,演员每月的工资也就在三四百元左右,与辛苦的付出相比,这点钱实在是微不足道。 资金的匮乏,使得剧团的发展举步维艰:新戏难排,设施陈旧,道具简陋……刘伯勋告诉记者,剧团已经有两三年没有新戏了,一些拳头节目也因为所用道具的老化而被束之高阁。 尽管木偶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但单调的节目、陈旧的设备,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剧团的演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娱生活日趋丰富,许多制作精良、情节入胜的动画片充斥荧屏,让孩子们应接不暇。 传统木偶戏,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据了解,剧团每年有140多场演出,去年仅完成50多场,与任务数相去甚远,演员的收入亦是每况愈下,有时甚至一连几个月都没有收入。 不得已,一些人选择了离开,原本十多号人的剧团,现在只有6个人留了下来。 人才的流失,造成剧团“工种”不齐,没有配音演员、编剧……很多优秀的节目不能演出,新戏也排不成,人手太少,只能演出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的小节目。 而如此清贫的职业,年轻的一代已没有人愿意从事。两三年前,剧团招聘过新学员,其中还有些很有潜力的好苗子,遗憾的是待遇太差,尽管热爱木偶这门艺术,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未能坚持下去。 目前,剧团的木偶演员大多都是建团之初来的,平均年龄43岁,最年轻的,今年也四十好几了。“真不知道等我们老得动不了的时候,还有没有年轻人会演木偶戏啊……”说这话时,19岁就干上这行的钱雨显得有些无奈。 《大闹天宫》、《小铃铛》……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名字,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木偶戏,正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视野,或许终有一天,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消逝,永远…… 因为不甘心,所以留驻。这,就是刘伯勋、钱雨等固守这份贫寒与孤寂的全部理由。 专事舞台设计的刘伯勋,放弃了很多好机会,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他默默地等待着,期盼着他所热爱的木偶艺术,能够重新焕发光彩。 心中,还有太多关于木偶的梦想未曾实现,所以,他们选择等待:白天,他们在剧团里充当厨师、服务员,晚上,他们还会聚在一起做接来的手工活,清早,他们会在晨雾里练功、吊嗓。 2003年,几经周折,才筹到数万元的他们,排演的《诺德仲和豹子精》在全国木偶皮影比赛中获得木偶类铜奖第一名。 为了改变现状,刘伯勋曾经主动和多家企业联系,希望寻求合作的机会,可惜都没能成功。 难道木偶艺术真的步入了死胡同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全国来看,木偶剧都不太景气,但也有很多发展很好的剧团。关键在于理念与经营。 去年,被市里1700万元投资“武装”一新的广东省木偶剧团,在采用大量高科技手段赋予木偶戏新时代气息的同时,排演课本剧、成语故事剧、寓言剧,主动送戏进校,很受孩子们欢迎。现在,该团每年的演出都在350场次以上。不仅如此,他们加工制作的木偶工艺品也很受青睐,非常走俏。 上海木偶剧院、中国木偶剧院走的也是同一条路。事实证明,积淀了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木偶艺术,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于这门古老的艺术,我们全社会,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伯勋、钱雨同样有很多设想、很多蓝图,没有资金的注入,一切只能是空谈。 漫长的等待仍在继续,青春不再,岁月蹉跎,看着他们脸上日渐增多的皱纹,他们为生计忙碌的身影,他们表演时专注的神情,以及孩子们快乐的笑脸,我们不禁问自己,如果终有一天,这个贵州唯一的木偶剧团消亡了,我们失去的,仅仅是一堆废弃的木偶吗? 短评 还记得《小铃铛》吗?还记得《木偶奇遇记》吗? 当这些没有生命的木偶,经过操纵者的双手,有了灵魂、情感时,童年的我们,曾为之流泪,欢笑。 而今天,这一切正在被我们遗忘。 当孩子们在麦当劳、肯德基享用美餐时,在《哈里·波特》的魔法里如痴如醉时,木偶戏远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远了。取而代之的,是贫嘴的蜡笔小新,是神奇的哈里·波特,舶来的文化,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占据了孩子们稚嫩的心。 世界,从未如此丰富过,电影、电视、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在享受高科技文明的同时,我们悲哀地发现,成人的世界,亦随着现代文明一起,越来越多地侵入孩童纯净的心。 情情爱爱的流行歌曲,自孩童的口中唱出,已不足为奇;理想,也在世俗的侵蚀下,失却了光芒,升官发财堂而皇之地被冠上“理想”二字…… 生活,在热闹地继续,我们不曾在意,在城市的某一隅,深藏着我们曾经的过去,比如,我们喜爱的木偶戏。 传承了2000多年的文化,蓦然回首,这一切正在离我们远去。 是不是当一切消逝,当我们的下一代,吃的是西式快餐,看的是进口大片,谈的是日本动画的时候,我们才会遗憾,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木偶戏这么简单。或许,那时我们才知道,我们失去的,是民族的过去与回忆。作者:王琳(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