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小校场观测站酝酿搬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11:01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小校场观测站一直是南京天气的“基准点”和“风向标”,不仅如此,作为全国规格最高的气象观测站——全国基准观测站,小校场观测站还是一个气候带的代表。但记者昨日获悉,由于城市化的扩张速度太快,小校场早已由原来的偏僻之地“挪”到了城市边线内,各种观测要素早已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这个台站的观测已不能完全满足天气预报的要求。因此,小校场气象观测站正在酝酿搬迁。

  能见度:小校场霾天增加了几十倍

  江苏省气象局业务处的李处长告诉记者,小校场的能见度越来越低,按照现在测出来的某些数据根本无法和上世纪50年代时候连贯起来。另外温度、风向、风速、能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还是城市的能见度。

  李处长说,汽车尾汽的排放,城市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正在增多,这导致小校场的能见度下降了几十倍,气象资料显示,在50年代的时候,小校场观测到的霾天只有2天至4天,现在却高达100多天。

  李处长特别强调,小校场霾天的增多得如此厉害,不能理解为整个城市污染加重以致气候变化,因为短短50年内,整体大环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无法想像的,霾天增多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城区的扩张使得小校场更能代表城市的气候环境特点,而不是整个南京乃至气候带的特征,这也说明,城市中霾天会比郊县高几十倍。

  热岛效应:监测温度明显偏高

  众所周知,城市化扩张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热岛效应。专家介绍,城区钢筋水泥、尾气污染等造成城中明显变热,城中的温度要比郊县高3℃左右,一个城市中冷暖两极的最大温差可能高达10℃左右。

  专家说,在夏天的时候,人们总是质疑小校场测出的温度偏低,不能反映城市的生活温度,实际上预报的温度和生活温度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偏差,城市代表温度应该是四周空旷、植被良好的空旷地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测出的温度,它要比城中的实际温度低。

  李处长说,事实上,小校场已受到城市热岛的影响,它测出来的温度不是偏低了,而是明显偏高了,现在小校场观测站测出来的温度更能代表城区的温度特点,温度一偏高,根据温度所画出来的等值线就发生了偏差,对天气预报来说,这样的监测温度已经不太适合了。

  高楼林立:监测风力明显偏小

  高楼林立,给风力的穿行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而某些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又会使风力在骤然间加大。

  李处长说,城市发展“涨大”到小校场边,让小校场地区监测到的风力、风速都是整体偏小,由于目前南京天气的观测一直以小校场为准,具体的数据并不清楚,但是从常理上来推断,城市中的风力、风速肯定要比郊区要小。风力、风速一旦测不准,流场发生了变化,最直接的可能会对于冷空气的到来,阴雨天气的变化测算的时间产生一定的误差。

  解决措施:小校场观测站酝酿搬迁

  李处长说,如果一个气象台站不能代表一个大范围地区的特点,那就会使天气预报发生偏差。因为,气象预报是个大范围时空的概念,要观测的不仅是本地的天气,还得和全国甚至世界的整个环流形势联系起来考虑,才能在变动中找到天气的未来趋向。

  李处长举了个很简单的例子:能用一个小巷里的风力、风速来预报未来的天气吗?即便观测仪器再精确,测出的数据也不能满足预报的需求。目前气象台最新引进的多普勒雷达就没有设在小校场,而是设在了龙王山一带。

  李处长说,解决的办法可能只有搬迁了,目前小校场的搬迁计划已经向国家气象局进行了申报。

  小校场48年风雨历程

  此次,如果搬迁计划能得到国家气象总局的批准,则意味着小校场48年的历史使命即将改变。

  南京“风向标”最早设在北极阁

  南京的天气观测的权威地点虽然变动不多,但也有过“改朝换代”的历史,据了解,南京天气观测的权威地点原本是在北极阁观测站,在北极阁2号。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地面、探空两组探测任务已经不适合建设在北极阁,到1956年1月,经过慎重选址,迁移到了南京的小校场地区。

  那个时候,小校场是名符其实的南京远郊,地势开阔,四周没有遮挡,而且空气对流通畅,离南京的城区不是太远,能够反映南京的气候特征,因此成为南京天气的“代言人”。

  小校场观测数据代表亚温带

  尽管到了2004年,南京市共有国家统一布设的气候站点6个,但其余都在5区县,属于一般气候站,龙王山上的是雷达观测站。只有小校场是江苏仅有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属于最高级别的气象观测地点,除了是南京的天气代表,同时还指征着亚温带的天气特点。

  从1956年建设到如今,在48年的风雨历程中,南京的高空、地面的天气精确控测一直在小校场完成,省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韩桂荣说,自小校场成立至今,每天的常规监测从未间断,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能见度等等。

  最近又陆续增加了酸雨监测、闪电监测、花粉监测、紫外线监测,所有的关于南京的天气实况和预报以及为市民提示的各类生活指数都建立在小校场观测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家基准站,小校场观测的资料还承担着全球气象资料交换的使命,是其他地区甚至是国外预报的重要参考。韩桂荣说,48年来小校场一直是南京最为重要的气象观测点。

  气象专家为选址支招

  小校场已不是南京天气的“权威”代表,那么这样的最具区域特点的预报地点到底应该在何处?记者为此采访了南京大学大气系的余志豪教授,他为新的气象台站的选址提供了专业建议。

  由于小校场观测站不是一般的气象台站,而是最高级别的“国家基准气象台站”,因此新地点的选址要比一般气象台站的布点要严格和慎重。

  余教授说,对于气象站的选址,国际上有WMO的选址标准,中国也有自己的标准,这两套标准是衔接和一致的。它起码要能代表20公里至30公里的气候特征,同时地势开阔,周围没有建筑物的包围。除此以外,基准台站还必须能代表气候特征,在南京地区就必须具有亚温带气候的明显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气象台站的选择一定需要和城市的远期规划结合起来,否则城市化的扩张造成观测点的不合适仍会发生。

  一个基本的准则,就是往郊县地带搬迁,农田要多,这样视野相对开阔,但又不能离南京太远,因为气象观测站毕竟需要代表南京的天气特点,而南京属于内陆地区,如果在大片树林地区选建气象站就会具有森林气候的某些特点,湖泊过多可能使小气候具有某些“海洋性”,都不能代表南京。

  从目前来看气象站往南,向江宁一带搬迁应当可以作为参考的选择地点之一。

  后记

  城市化的扩张逼得全国的气象台站“一搬再搬”,据了解,全国2400多个地面气象站中,搬过家的有1445个,占到总数的近六成,更有甚者平均每隔5年就迁移一次,大大影响了天气预报的精准性。

  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已相当严重,中国气象局于昨日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出台对于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措施,同时针对破坏和偷窃气象设施的行为做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

  据了解,中国气象局颁布的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多气象站所在位置由原来的郊区变成市区,观测场四周出现各种障碍物和干扰源,影响了气象探测设施正常工作。 王君 李萌萌

  (编辑 丹妮)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