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云南“背篓贩毒村”(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12:19 今晚报 | ||
经过审讯,公安部门发现,抓获的贩毒嫌疑人都来自临沧永德县班老村。班老村因为有不少村民用背篓为毒枭运毒品,所以在云南当地有“背毒村”之称。那里的农民为什么要背毒、贩毒?当地政府又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呢?背篓贩毒延续几十年 班老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永德县境内,记者从永德县城出发,乘车6个小时,再步行4个小时,来到了班老村村委会所在地班老寨。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班老村支部书记李德仁告诉记者,班老村离缅甸的果敢地区只有40公里,历史上通往缅甸的古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随着道路的变迁,昔日骡马喧嚣的班老村,逐渐变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死角,村民的经济由此变得越来越困难。新中国成立以前,村民就开始把帮境外毒枭背毒运毒作为谋生的手段,人家给三五百元、一千元就冒着生命危险帮别人背毒品。背毒渐在当地形成了传统。 临沧市永德县公安局政委李云龙说:“村民主要以马仔的形式帮境外的毒枭毒贩背毒品,再贩运到保山等内地去。当时群众举报,班老村基本上家家都贩毒,贩毒成了我们永德农民的一种祸害洪流。” 小小的班老村在全国毒品犯罪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数字,目前全国有十分之一的毒品来自临沧,临沧的毒品一半来自班老村所在的永德县。而当地最近5年抓获的贩毒分子,又有85%是班老村的农民。班老村这个3000多人的村庄,因为贩毒被抓的就有90多人。一次背毒获利超全年收入 什么是造成班老村村民长期参与贩毒的原因,永德县公安局政委李云龙表示:“给几百元钱、有的几千元钱就为毒枭和毒贩运送大量的毒品,这是贫穷所造成的。” 据了解,2002年前,班老村人均年收入仅300元,而村民为毒贩背毒运毒,一次就能获利几百到上千元,对于连玉米饭都吃不饱的村民来说,背毒运毒的价钱无疑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于是班老村的村民不惜铤而走险去背毒谋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改变。那么,班老村究竟贫穷到什么样的程度呢?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班老村支部书记李德仁告诉记者,“当时我们班老村60%左右的人都吃不饱,老人孩子连车子什么模样都没有见过。”村支书李德仁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数据:班老村管辖14个自然村,98%是山地,2003年,人均占有粮食仅259斤,人均年纯收入仅38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大搞经济帮农民脱贫 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贫困是导致班老村农民背毒贩毒的主要原因,并开始动用经济手段帮助农民尽早脱贫。 记者从班老村村委会出发,往西再走3个小时的山路,便到了班老村的崩龙寨。沿途记者见到的都是郁郁葱葱的甘蔗林。临沧市永德县班老村崩龙寨村民沙开相说:“现在政府扶持开发种甘蔗,现在种甘蔗收入也提高了,每年收入都在五六千元左右。” 沙开相告诉记者,崩龙寨村民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靠种甘蔗,政府除扶持他们种甘蔗外,还帮助他们发展养牛、养猪等副业,现在崩龙寨人均收入已经从2002年的300多元增加到600多元。2000年前,崩龙寨能有玉米饭吃的人家就是富裕的,而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有钱买大米吃了。 据沙开相介绍,自从2000年云南省把班老村列为全省毒品重点整治村以来,临沧市政府和公安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多次派工作组到班老村,帮助村民改变靠背毒运毒生存的方式,为村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现在生活条件好一些了,收入也提高了,这一两年没有人去背毒了,有钱用了,哪个都想过好的生活,就不去背毒找死了。” 班老村支部书记李德仁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地方经济,班老村14个自然村中已有6个村人均年纯收入从过去的300元增加到人均600元,彻底结束了背毒运毒的历史。八个重点整治区昨摘帽 班老村农民从背毒到逐渐远离毒品,离不开政府对他们在经济上的扶持。最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毒品犯罪研究报告》刚刚完成,报告中也指出,贫穷是导致西部贫困地区毒品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国很多地方,也都和班老村一样,通过扶贫、发展地方经济来提高治理毒品的效率。 早在1999年,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就把全国13个贩毒情况严重的县市列为挂牌重点整治区。昨天,国家禁毒委员会在云南大理市举行的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会议上宣布: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广东省普宁市等8个县市区毒品问题严重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整治,不再列为国家禁毒委员会挂牌的重点整治地区。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