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名西安老人畅游西南(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12:2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 ||||
年轻人能走,我更能走 参加由本报和市老龄委组织的“云贵川专列游”的606名西安老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则达到了300名左右,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年龄最大的老人已经是88岁高龄。在不少人眼里,六七十岁的老人早应该是在家安享天年,可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老人在畅游西南美景中,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让不少年轻人都连喊佩服,不少当地人对这群“老红帽”们也竖起了大拇指。 10团的88岁老人路吉祥是专列中年龄最大的成员,退休前一直在我市公安系统工作,年轻时还参加过抗日战争。虽然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年轻时因为打仗在右脸留下的弹痕还依稀可见,可老人却精神矍铄。在女儿的陪伴下,老人没有遗漏任何一个景点。虽然行动有些迟缓,可爬高上低的地方老人却没有一丝含糊。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内,上上下下的台阶特别多,也格外湿滑,一些老人为了安全,纷纷选择乘坐景区内的观光电梯,可路老依然一步一步坚实地走完全程。在一些地势平缓的地方,女儿要搀扶路老,路老硬是将女儿的手打开一旁,独自拄着拐杖在景区内细细品味美景。在都江堰景区内,由主景区鱼嘴到宝瓶口需要走近半个小时,不少中年人为节省脚力纷纷掏钱坐电瓶车,一些年轻人则快步向前。路老坚定地说:“年轻人能走,我也能走。”说完,老人迈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在回程的车上,老人兴奋地说:“我这三四年已经到过上海、沈阳、海南等不少地方了,我的下一个目标是香港。” 在所有老人中,82岁的小脚老太太陈梅荣格外引人注目。陈老太太祖籍山东淄博,直率豪爽的性格在12天的旅途中显露无遗。别看老人的脚只有不足10厘米长,走起路来可不比一些中年人慢。游览昆明世博园时,不少年轻人露出了疲惫的表情,可老人依然红光满面,步伐稳健。在云南丽江古城,老人的出现一下子成了这里的“明星”。老人在前面走,不少游客则跟在后面细细打量老人小脚迈出的每一步伐,一些好奇的年轻人则直接上前和老人聊了起来。老人的女儿说,老人身体特别棒,平常几乎没有生过任何病。心态也特别好,没事就喜欢出来游玩。前几年一有机会,老人都会在儿女的陪伴下到全国各地四处走走。 住在记者下铺的74岁老人周宝昌在游览途中一直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可当他在闲聊中讲述起他20年前罹患肝癌,差点送命的事情时,记者着实吃了一惊。20年前,由于长期饮酒,导致周老肝腹水随后转化为肝癌,周宝昌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在上海中山医院手术治疗后,老人的左肝被完全切除。命虽然保住了,可随后的抗癌过程依然艰辛,不断的手术需要常人难以想像的勇气和毅力。经过二三十年的不断吃药和运动,老人现在的身体非常好。这几年,他已经和老伴游览了不少地方,国外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老人还是位摄影迷,在12天的旅途中,老人处处不忘摆弄手中的一款老式佳能相机,记录下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我还要推着她去更多地方 提起旅游专列中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不少人都对他们投以羡慕的目光。一路走来,71岁的王大爷一直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妻子游完了全程。两人间时刻闪现的温情画面让不少年轻人感动于老夫妻之间的真情。 王大爷和70岁的老伴田大妈在西安开了一家个体诊所,平时田大妈负责问诊看病,王大爷负责拿药后勤。由于腿脚不灵便,田大妈本不想出来游玩,害怕拖累了年迈的老伴。可执著的王大爷硬是苦苦劝说,终于让田大妈点头答应,踏上了西去的列车。12天里,六上六下火车,王大爷每次都是亲自将田大妈背上背下火车,直到田大妈安然地躺在车厢的下铺,王大爷才将轮椅提上火车。由于身体不便,田大妈在车厢内的洗漱和上厕所都成了非常困难的事情。上厕所时,王大爷将田大妈背到厕所里,将她放置在为老人特制的马桶坐椅上,等田大妈上完厕所,王大爷再将她背回铺位。田大妈的洗漱也一并由王大爷代劳,拿来毛巾,接好刷牙水,不需要任何语言,老两口之间的动作异常默契。火车上的行程是艰苦的,夜里王大爷经常是半睡半醒,只要老伴发出声响,王大爷就会悉心询问。旅行团都是10人一桌吃饭,王大爷怕田大妈行动不便,来回跑麻烦,总是自己草草吃完后端起盛满饭菜的碗筷送到田大妈面前,看着老伴一口口吃完饭菜。 游览途中,两位老人如影随行,轮椅上的田大妈时常流露出幸福的微笑。在大理崇圣寺游览三塔时,王大爷一边推着田大妈,一边耐心地给她讲述关于三塔的故事,两人之间细微的眼神交流让人感动。世博园里,老两口拍照留念,畅游美景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世博园里最让人羡慕的风景。看着他们之间的动作眼神,不少年轻人都感叹,今天总算知道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王大爷和田大妈的故事在旅游专列上成为美谈,而专列一车厢内的一对母女之间的亲情故事也让不少人为之感动。家住西安桃园路的72岁老人韩亚贤这次出游是和49岁的女儿一起来的。韩老太太的眼睛几乎看不清楚任何东西,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些影像。按照常人的想法,这样的状况再出来旅游已变得毫无意义。可韩老的女儿却一再说:“我母亲年龄大,我就是想让她出来感受感受。她看不见还有我呢。”一路上,身边的女儿搀扶着老人,女儿的眼睛也就变成了母亲的眼睛。三塔风光、洱海泛舟、瀑布飞流,这些美丽景象通过女儿的声声描述,在老人心中变成了更美的景致。 这样的生日我会终生难忘 606名来自全市各区县的老人因为同样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12天的旅途生活让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成为相见恨晚的知己。 9月15日,旅游专列开到了美丽的丽江。丽江古城出现了难得的晴朗天气,玉龙雪山也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而这一切,似乎都在庆祝两位老人的特殊日子。对于2车厢的舒凤珍和9号车厢的薛杰复老人来说,今天分别是他们的70岁和80岁的大寿。两位老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在不经意间泄露的小秘密,却被心细的团友们记在心中。大家暗地里早就开始盘算着,怎么给两位老人过一个特别的生日。 9月15日中午,2号车厢的团友们将“消息”悄悄透露给了全陪导游王萌,王萌随即又将消息转告给了其他工作人员。大家都在悄悄安排生日蛋糕、生日祝词。下午吃饭时,一个大蛋糕出现在了饭桌上,这时舒凤珍老人才知道团友们今天的“特殊行动”。打开蛋糕、点上蜡烛,2号车厢的团友们一起给老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歌声中老人眼角出现了激动的泪花。随后,不少老人纷纷站起来以茶代酒祝贺老人70大寿,并为老人献上了诚挚的祝福词。本报随行副总编辑牛象坤还为舒老太太送上了自己现场写作的一副对联:“七十华诞喜逢丽江游,六百乡友欢聚贺大寿”。此时,舒凤珍老人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惟有一再向团友们连说感谢感谢。晚上,她又将切好的蛋糕一一送到团友们的房间。 薛杰复老人的80岁大寿同样因为有了9号车厢团友们的庆祝而变得异常特别。旅行社送来生日蛋糕,团友们一一送上祝福话语,老人激动地说:“在家我过生日都没有这么激动,没想到竟然在丽江古城和这么多陌生的亲人在一起,这个生日我会终生难忘。” 11号车厢内,一段“让铺”的故事在团友们之间流传。在从昆明赶往大理的列车上,从其他旅行团临时拼凑上车了几名上海游客,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妈被分配在了车厢上铺,看到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老人上下车很不方便时,车厢内的刘润虎主动将自己的中铺让出来。刘润虎老人的行为一下子成了大家的榜样。车厢内的69岁老人郑夏凤将自己的下铺让给了住在上铺的张德华老人。一路上,大家互相关照,如同一家人一般。 一路走来一路歌,歌声也将老人们凝聚在了一起。在丽江古城的最后一天里,老人们吃饭的酒店特意为老人们举行了别致的欢送仪式。当地纳西族艺人为老人们表演了当地歌舞后,老人们的自发演出开始了。1号团成立了演出分队,十几名老人在进行了临时彩排后,为大家演出了精彩的《南泥湾》小合唱,5团的老人刘中玉表演了时髦的流行歌曲《美酒加咖啡》,赢得了阵阵掌声。快板、诗朗诵、独舞,老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大家在欢笑中体会着这份难得的旅途友情。 小导游比我们的亲孙子还亲 当606名老人乘坐的云贵川专列驶入西安车站后,27名工作人员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老人们终于安全返回了,我们的心总算落地了。”西安市老龄委权益处的田处长这样对记者说。27名专列的工作人员由西安市老龄委、西铁旅游集团组成,他们也成了专列中最忙碌和最操心的人,每天的工作经常压得他们无法正常入睡,无法按时吃饭。 9月11日中午,列车刚刚抵达贵阳后就发生了一件小意外。身患哮喘病的78岁老人王先生突然发病,呼吸困难。随团导游和工作人员立刻拨打了当地120求助,并及时将老人送往贵阳人民医院抢救。因为及时医治,老人并无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陪同在老人身边,直到凌晨三四点。随后,工作人员考虑老人的身体不宜长途旅行,又为老人和他老伴购买了机票,将老人和老伴送往机场,直到听到老人的子女在咸阳机场接到老人的消息后,工作人员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 令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就在当天,2团的张大妈在游览贵阳天龙潭溶洞时,一不小心崴了右脚,第二天游览黄果树瀑布时,老人的左脚又崴伤了。为了不让家里人操心,老人执意不回西安,并只字不向家人提任何自己受伤的情况。于是,工作人员又多了另外一项重要工作———照顾受伤的张大妈。工作组为老人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将老人背上背下火车。到达昆明后,老人被安置在了宾馆。工作人员为老人专门雇请了保姆照顾,找来了轮椅,并为老人找来了医生。一路上,因为有了工作人员的细心照顾,张大妈的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回到西安后,工作人员又将老人送回了家。 回程的车厢上,当记者从10号车厢穿行时,铺位上的老人纷纷拉住记者,要求一定要好好表扬一下车厢内的导游柳源。老人们说:“这孩子就是现代的活雷锋,比亲孙子还亲,比亲孙子还知道疼老人。”21岁的柳源在西铁国旅干导游刚刚一年,这次是他第一次带领这么多老人前往外地游览。为了让老人们的旅途生活顺利愉快,他成了车厢里的“总干事”。为每位老人打热水、给老人夜里盖被子成了他上车后必做的事。整个团里,柳源总是起床最早,吃饭最晚。车厢内一位老人不小心划伤了胯骨,柳源将老人背上背下。一位老人感冒发烧,柳源忙完白天的导游工作外,晚上又陪伴老人打吊针。最令老人们感动的是,7天晚上的列车生活,柳源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只要晚上有老人起来上厕所,柳源就会跟随在老人身后,生怕老人们摔倒滑伤。为此,柳源的脚在成都浮肿起来,老人们无不心疼万分,纷纷想办法给柳源消肿。临分别时,10号团内一位西安美术学院的老教授何忠社为柳源写了一首嵌头诗以示感谢:“临别送你一枝灞桥柳,感谢陪我畅游江河源。” 12天的旅程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临别时,不少老人都不愿意将再见说出口,大家相互握手致意,相约来年再次一同出游。文/图记者王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