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高校毕业生年增三成 就业率缘何不降反升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14:10 新华网 |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9日电据省教育厅的数据资料显示,今年全省共有毕业生109200人,比上年增长了31%,但截至8月31日的数据统计,全省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1.2%,比上年7月份公布的80.8%的就业率提高了10.4个百分点。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率为什么不降反升,这其中究竟奥妙何在?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细细剖析。 就业率统计方式有变 从就业率的统计时间上,去年的数据截至时间为6月底,今年则截至8月底。更重要的是,今年教育部首次调整了对就业率的统计内容,把灵活就业作为就业的一种形式统计进来,而上年则没有统计在内。事实上,按各高校报送的就业方案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平均就业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毕业生绝对数量的增加,就业率能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已属不易。而浙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创造了一个容量非常大的“蓄水池”。2003年全省GDP增长达到14%,位居全国第4位,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3位、华东地区第1位;今年上半年,GDP增长达到了15.5%。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见习工程见效 学生见习工程见效。记者了解到,像杭州、绍兴等地推出了毕业生见习工程活动,政府为参加见习活动的本地生源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见习补贴。像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出台多项鼓励、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措施,集中全校力量为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浙大城市学院还与杭州市政府的西博办定期挂钩,每年派出一定实习生到西博办见习,今年13位2001级实习生在西博办实习的近5个月里,参与策划、组织和会务等多项工作,将学到的知识与运用能力积累下来。 财经类院校签约高 而从我省高校专业设置来看,许多高校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更加符合我省产业发展的要求,部分高校得益于我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旅游、信息技术等产业政策,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而文理、财经等专业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初期扩张速度较快,大多数高校开设了这方面的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多,加上就业面向的行业特点不明显,就业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但这些学校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如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的浙江工商大学,21个本科专业的平均签约率达到了91.07%,高于全省本科专业87.8%的平均签约率水平。而该校2004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在杭州、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事业单位的占毕业生总数的70.6%,比上一届又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毕业生考研人数和录取率也比去年翻了一番。 自主创业增多 毕业生就业观念已较以往有所调整,非公企业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到8月底,全省高校共有59000名毕业生到各类非公单位就业,占全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的56.5%,占已就业毕业生的62%。从事非正式、临时性、阶段性工作的毕业生也逐渐增加,占毕业生总数的15%以上。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渐升温,全省共有292位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期望值还得降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只要大学生眼睛朝下看,面对现实,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对自己的就业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做好不管以后干什么,如何发展,都要有从基层做起,从第一线做起的打算,那一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今后浙江县(市)和经济强镇对大学生的需求非常大。现在,很多乡镇一级中学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中有不少是外省人,因为省内的本科毕业生很少到县以下基层就业。(王慧华)(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