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周国知精神的启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00:25 人民网 |
周国知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基层民政干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篇章,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甘当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在他身上生动地体现了党的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示了民政干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时代风采。 周国知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是一心为民。他参加工作20多年,视广大群众为亲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甘做人民的“孺子牛”。他凭借一只手电筒、一双胶鞋、一个背篓,无论是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跨山涧、攀峭壁、啃干面,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竭尽全力为百姓办实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体解难事,把党的温暖撒向大山深处的千家万户,把政府的关怀送进每一个困难群众的心坎上,用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忠诚,履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公仆的品格,谱写了一心为民的动人篇章。 周国知精神最宝贵的地方是勤政务实。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深入山寨,克服重重困难,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带领群众不畏艰险,创造条件,在悬崖峭壁上,架起了一座座桥梁,修通了一条条乡村公路,使世世代代的深山人走出了大山;他带领群众积极实施“131扶贫”工程,使一批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他为加快“消除群众居住茅草屋工程”的步伐,坚持翻山越岭,逐村逐户调查、制定方案,几次昏倒在半路上。他为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老百姓给他树了功德碑,他把自己的名字除掉,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基层民政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 周国知精神最感人的地方是清正廉洁。他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他经手几百万救灾款物的分配,从没有为自己谋取一分私利;他一次又一次向困难群众慷慨资助,自己家庭却负债累累;他得知自己癌症晚期,却强忍病痛折磨坚持工作,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国知精神最大的特点是平凡而伟大。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做的实事好事,件件贴近老百姓,桩桩为了老百姓。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的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他的一生短暂而永恒,他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的思想朴实而光辉。 周国知精神最令人信服的地方是群众满意。他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当他病故后,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自发冒着风雨,打着火把,翻山越岭,为他守灵送葬,路滑的地方,人们手挽手簇拥着他的灵枢;途经的田地,群众主动把自家快要成熟的庄稼砍倒。在他去世一周年的忌日,数百名群众自发前来悼念,有的人要走一天的山路,一位四肢瘫痪的老人硬是让亲戚背到山上他的墓前。此情此景,惊天地、泣鬼神。人民的怀念是对他最好的褒扬;群众的满意是对他最高的奖赏。他“为民模范”的光荣称号,是用共产党人的挚诚和人民公仆的生命谱写的,他无愧于这个称号,不愧为新时期民政干部的杰出代表。 广大基层干部要向周国知同志学习,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满腔热情为老百姓办好事,尽心竭力为困难群众解难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视为最大的愿望,最大的政绩;把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最高荣誉,最大的追求,以实际行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来源:新华社 相关专题:学习周国知同志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