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文化”才是南京的精华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3:1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本报记者 曹露 提到南京文化标志,人们总会把夫子庙之秦淮文化推在首席。确实,秦淮乃“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然而,近日却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秦淮文化只能算是“脂粉文化”或是“妓女文化”的代表,真正能让南京人脸上有光的,应当是分布在南京清凉山周边的“清凉山文化”,它才是南京的精英文化。日前,本报记者专门就此走访了相关人士,试图解读“清凉山文化”这个新概念。 秦淮文化只能算“脂粉文化”代表 记者从民进江苏省委会,找到了提出南京清凉山文化才是金陵“精英文化”概念的几位有识之士。他们的一份关于《整合南京清凉山周边历史人文资源的建议》,已作为民进江苏省、南京市委员会2005年的联合提案,目前正在整理调研之中。提案主要执笔人南京作家薛冰,也是“清凉山文化”概念的提出者之一。他对记者称,所谓的“清凉山文化”是指三国时的乌龙潭、清末思想家魏源的故居、两江总督陶澍所建的“惜阴书院”、纪念唐代大书法家的颜鲁公祠、明嘉靖年间所建的崇正书院、五代杨吴时所建的清凉寺遗址、诸葛亮驻马坡遗址,以及随园—曹雪芹、袁枚故居遗址等等。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南京的文化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南京和中国历史文化的骄傲。而目前大家津津乐道的秦淮文化只能算是“脂粉文化”或是“妓女文化”的代表,它不是南京的精英文化所在。 清凉山文化历史遗存十分丰富 薛冰对记者说起清凉山的历史遗存,不仅如数家珍,还概括了三大优势。首先,具有自然景观的优势:外秦淮河、清凉山、乌龙潭、蛇山、龟山、五台山,山水交融,所以前人有“水木清华”之定评;其二,具有历史景观的优势:东吴的石头城、驻马坡,唐代颜真卿的放生池和颜鲁公祠,南唐的石头清凉大道场和保大井(还阳泉),明代的清凉门,悠远绵长,且位置紧凑;其三,具有精英文化遗址的优势:清凉山上有明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创设的崇正书院,耿的得意门生焦后来中了状元,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重建的崇正书院则是建筑大师杨廷宝的杰作;清代“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半亩园和扫叶楼也在清凉山。乾隆年间诗坛祭酒袁枚的随园,与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的大观园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袁枚的家族墓原在百步坡。尤其是龙蟠里中,有桐城派大家方苞家族的教忠祠,有重要思想家魏源故居小卷阿,有惜阴书院山长薛时雨的薛庐,晚清南京学者多与惜阴书院有关联,还有在惜阴书院旧址上兴建的江南图书馆(陶风楼),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此外,吴敬梓的墓在清凉山麓,曾与薛时雨一起集资刊印《儒林外史》的金和也住在龙蟠里。再往下说,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金陵中学建筑群,也都在这一轴线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江苏省国画院都在清凉山附近,郑和宝船场遗址相距也不过一箭之遥。 魏源故居的功能至今还是普通民房 但现实是,这些历史遗存至今仍大多“散落”在民间,不仅没得到应有的保护,不少都遭到严重的破坏。记者在魏源故居里看到,那里至今还住着“七十二家房客”,自搭的简易厨房还在日日熏烤着那些不能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薛冰分析了该地区遭破坏的几种原因,一是该地区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尽管丰富,但规模相对较小,景点星罗棋布,增加了保护的难度,而规模较小,遭破坏又不易引起关注;二是这里的人文资源多为精英文化遗存,而精英文化与市俗生活距离较远,人们对于不理解其价值的东西,毁损起来总是不知道心痛;再就是近几十年间的极左思潮和蒙昧思想的侵蚀,已经造成了这些资源支离破碎的现状,也容易使人产生无所作为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方面对这一地区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的意义认识不足。 当地政府对清凉山文化态度冷漠 记者采访民进南京市委员会调宣处处长王长才时,他正在为《整合南京清凉山周边历史人文资源的建议》,这份提案作最后的审核和整理。他告诉记者,如此密集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群,在南京城里仅此一处,其他区片难以比拟。尤其是魏源,可说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一位精英代表人物,也是南京历史上仅有的几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在中国近代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而且他的《海国图志》还直接影响到日本的明治维新。他的小卷阿是近代中国人寻找自强奋起之路的起点。而我们长期以来对于魏源故居的冷漠态度,很值得反省。魏源故居在近五十年间一直处于瓜剖豆分的恶劣境况中,且任其破败坍塌。2002年龙蟠里道路拓宽时,竟还将魏源故居拆除了一部分,包括魏源一支的最后传人魏韬生前居住的小屋,是小卷阿中属于魏氏家族的最后空间。虽然拆除前南京当地媒体,甚至中央媒体都呼吁保护,但最后还是没能保存下来。 专家建议整合清凉山历史遗存 王处长说,在撰写这份提案前,他们对这些片的文化资源做了实地考察、调研,现存的文化遗址虽然支离破碎,但集群优势仍然十分明显。所以,“整合”,应该是振兴这一地区人文景观带的关键。他说,以石头城为龙头,以魏源故居为精神内核,重新整合清凉山历史人文景观带,使南京城能够具有一处精英文化的展示地,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记者在王处长提供的该提案中看到,这份提案不仅对该地区人文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详尽地分析,还对整合这片资源做了较周密地思考和建议。提案篇幅较大,但中心思想就是:南京人总喜欢把夫子庙当成南京的文化标志,其实那里除了一个贡院,就只能说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以及脂粉文化的标志,或者说市俗文化的标志。如果南京文化中只有夫子庙和“十里秦淮”,那也真愧为历史文化名城,更休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而在清凉山一带绵长数百年的丰厚的优秀历史人文积淀,清凉山文化才是南京的“精英文化”,是南京历史文化的精髓! 附:《关于亟待整合南京清凉山周边历史人文资源的建议》 1.修复魏源故居,并将其作为近代活跃于龙蟠里的思想家和文人学者的一个纪念地。在清凉山一带,除了魏源与薛时雨,晚清的冯桂、汪士铎、马沅、朱绪曾、陈作霖、顾云、金和等人也在此留下活动的事迹。他们都是对南京文化史有过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可以将魏源故居、清凉山、乌龙潭等人文自然景观整合成南京历代文化名人博物馆,并认真规划,使这一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明清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此基础上开设南京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 2.在现存完好的陶风楼中,主要依靠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建设一座中国善本典籍博物馆,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善本书籍。这将是展示南京“博雅”风采的重要窗口。 南京历来是书籍出版重镇,明代后期金陵派版画更是名重一时,至今为人珍爱;当前读书、藏书成为热点,善本古籍和明清版画更屡屡成为拍卖场上的骄子,这样的展览应当会为观众所欢迎。 3.拓建颜鲁公祠门脸,拓展颜鲁公祠功能。颜鲁公祠是南京城中不可多见的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纪念圣地,其在海外特别是日本的地位,堪与浙江兰亭并提。其内部虽不算太小,但门脸过狭,且因退缩在后而不利彰显。可以在门前建一唐代风格的石牌坊,引人入胜;同时,可将颜鲁公祠作为介绍南京历代书法家并展示其作品的地方,并可作为当代书法爱好者聚会切磋的常设场所。 4.教忠祠已有重建动议,要在规划时考虑把它建成传统宗族文化的展示地。薛庐虽已无重建的余地,但可在乌龙潭内重建“何必西湖”牌坊,在牌坊之侧做一说明,亦可为乌龙潭增一名胜。同时,可以立碑牌的方式,将这一带的历史遗迹与名人旧踪昭示世人,以引发远来游人的怀想。 5.乌龙潭过去的景观特色是“环潭皆山”,如今周边环境改变甚大,但至少沿广州路一线的店面房应拆去,以实现市府“显山露水”的要求,以与即将辟建的驻马坡广场相呼应。近边楼房,应在造型与色彩等方面力求与园景相和谐。尚未遭野蛮开发的龟山,可考虑整合进乌龙潭公园区,并在山上择地重建袁枚墓或纪念亭。乌龙潭因地近随园,公园内现辟有曹雪芹纪念馆,但彰显“红学”和曹雪芹的规模不够,亦非全无凭据,可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凸显主题。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22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