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证明》大型座谈会昨天在中心大酒店举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09:20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报道】昨日下午1时30分,由本报和南京集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记忆的证明》大型座谈会在中心大酒店举行。本报副总编辑赵德群,《记忆的证明》制片人李功达,导演杨阳,主演段奕宏、李光洁,配音演员乔臻、丁建华与嘉宾、观众一起进行了交流。杨阳落泪了,乔臻和丁建华激动得语不成调,一向刚毅的段奕宏和李光洁也动容了…… 本报每次活动,读者们都热情参与,这次也同样如此。100张入场券在前几天就已经被一抢而空。而昨天,许多读者提前一小时就来到了中心大酒店,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有风华正茂的青年,甚至有人还带来了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们都说,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应该被记忆,《记忆的证明》就是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电视剧,看得出,导演、演员很用心,拍得很细致。座谈会上,《记忆的证明》主创人员与高兰村、李国先、梁尚义、熊国栋、有德乡、经盛鸿、高懿琳、刘益民、朱先强、隆晓辉、苏振双、敏群、成中和、霍然、南师大学生代表王莉等30多位南京各界知名人士进行了交流。 没有记忆的民族 是可悲的民族 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研究员):我觉得过去对受害者的记忆做的还不够,现在选择用电视来记忆是最好的。用它来证明记忆的目的,是启迪现在、启迪将来,这种文艺的形式更感动人。 刘洪(律师):近几年,国内很多大屠杀幸存者都到日本法庭打过官司,然而日本右翼势力想抹煞这段历史。现在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官司的输赢,而是让世世代代铭记国耻。只有国家富强才有国际地位,才有发言权。 张茂龙(作家):日军侵华,无论怎么说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南京大屠杀”更是铁的事实。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能再次唤起大家的记忆。我们要正视历史,在作品中就要做到这点。《记忆的证明》就做到了这一点。 舒克(影视评论家):《记忆的证明》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那段凝重的历史。我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是通过《地道战》、《平原游击队》这些电影了解那段历史,不过这类作品艺术创作上大都是用的传奇手法。如今我们的影视创作手法有了飞速进步,还原历史不再仅仅依靠传奇和夸张,《记忆的证明》正是用真实感动了观众。 黄孝慈(京剧表演艺术家):作为演员,一生都是没有自主权的。我非常羡慕段奕宏、李光洁两位年轻演员,他们刚踏上工作岗位就遇到了如此好的题材,这么好的导演。我想送给两位演员一句话:文艺创作无捷径,勤奋创作才是真。 邵玉清(剧作家):我认为《记忆的证明》这部电视剧对于那段屈辱历史的切入点很好。日本右翼势力对当时的侵华历史采取的态度是忘记,他们反复强调我们是在纠缠历史。但我们必须记住这段历史,没有记忆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因此,《记忆的证明》对反思历史有着非凡的意义。 杨阳落泪:南京,我还愿来了! “我终于在南京还愿了!”刚一开口,《记忆的证明》的导演杨阳便泪流满面,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这个外表文静秀气的女导演,沉寂数年后一口气拿出如此厚重的作品,令人刮目相看。杨阳说,她每次来南京,都会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去凭吊;每次从那里走出来,心情都很沉重;每次站在那块悲伤的土地上,她便会对那些冤魂许愿,“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故事说出来。”杨阳说,感谢《南京日报》给了她这个还愿的机会。 杨阳说,前几天她到沈阳出差时见到一个82岁的老人,老人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死能瞑目了”。战争期间,那位老人的三位亲人都惨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记忆的证明》在央视播出后,他连续追看,边看边流泪。“真的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在享受美食,欣赏俊男靓女时,能抽出15天,看看满面皱纹、两眼沧桑的老人面对过什么样的过去。”杨阳说,作为年轻人,应该发出年轻人的声音,她执导该片就是为了“一个交代”。杨阳表示,为了该剧,她用了一年的时间查询资料,采访了中日人类学家、战争学家、“二战”研究所等,“我们真是用心、用感情、眼泪在打造一部戏,我真是希望新一代的中国人能够反思历史。”接着杨阳导演真切地说:“如果真的没人看,我会很难过,也为很多人难过,我没想一年365天天天都让观众看这么沉重的东西,但15天时间不算长。我恳切地希望观众看完《记忆的证明》。” 很多观众都对杨阳让日本人、韩国人演八路军感到不可思议,“这其实是我故意安排的,我要让中日韩的新一代一起面对“二战”这个残酷的过去,在拍摄该片时我也摒弃了商业片的噱头,我相信真实的生活才最有说服力。”杨阳对剧中20多名日本演员的表演都竖起了大拇指,“当时我到中央戏剧学院选演员的时候,一开始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一张张纯情而期盼的脸,当我讲完《记忆的证明》的故事后,所有的学生都低下了头,这时一个日本学生突然站出来自告奋勇地报名,‘中学老师告诉我,将来一定要做对中国人有帮助的事。’也许正是带着这种‘谢罪’的情感,他们表演得很真实,很多次都让我在片场感动得流泪。” 据记者了解,在《记忆的证明》中一人分饰两角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目前正致力于将该片拿到日本播出,“在日本,几乎没有关于“二战”的片子,现在的教科书上也没有介绍这段历史。我非常希望《记忆的证明》能够在日本播出,让他们都能了解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乔臻丁建华的记忆 昨日上午10点,乔臻、丁建华便从上海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南京,虽然旅途非常劳累,但当两人下午出现在《记忆的证明》的座谈会上时,却是热情高涨,丁建华数次激动得泪流满面,乔臻则无数次地感叹,“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正视今天的现实,准确地对待未来。” 在《记忆的证明》中,乔臻为80多岁的老年冈田配音,丁建华则为老年宫崎配音。乔臻说,老冈田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参加过侵华战争,年老后,他心情很复杂,一种矛盾反复在他心中挣扎。既想承认过去,又有罪行被指证后的恐慌。我特别希望这部剧在日本播出,让日本人重新思索并反省那一段历史。” 激动的乔臻对该剧的种种感慨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丁建华回忆起为这部电视剧配音的日日夜夜时更是数次落泪,现场的气氛也在此时走向高潮,“我今天来南京是来受教育的。”丁建华说,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她,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来源于教科书和妈妈的讲述。“这几天我妈一直在看这部电视剧,她跟我说过一段往事——我外婆曾被日本人叫着‘花姑娘’,一路狂追,幸亏外婆机灵地跳进了河里,才保住了那时肚子里已8个月大的妈妈。”丁建华透露,妈妈看过电视剧后觉得非常好,对她的配音也很满意,“我们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其实好久都没有接过国内电视剧的配音了,这次有种久违的感觉。一开始接到这个剧的配音工作时,我曾对周围的同事说,‘我们又接了一个活了’。可看了5集之后,完全惊呆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不是简单的活,而是在做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太震撼了。” 丁建华回忆起配音最后一天的生活,用了“如痴如醉”四个字形容,“配‘老冈田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场戏时已经是半夜2点,录音师看我们累得不行准备结束工作,我们都不同意,情绪完全进去了,我们又哭又喊,配到最后,嗓子都哑透了。别人说‘夜半歌声’,我们那时候简直是‘夜半嚎声’。所有愤怒和悲伤的眼泪,都淋漓尽致地表露无遗。”说到动情之处,丁建华和乔臻又重温了老冈田和老宫崎的对话,“你就说出来吧,求求你,求求你……”颤抖的声音、满眶的泪水顿时让现场所有观众红了眼圈。 本版撰文 顾小萍 章杰 邢虹 梁平 (编辑 五木) 相关专题:南京大屠杀67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