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处处春风漾(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02:23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本报记者 赵鹏 素质篇: 上下左右合力抓 娃娃成人齐参与 市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争创全国、省级文明城市,人的素质是关键,这是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共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挂帅的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市从上到下、从条到块,形成了一个指挥灵敏、组织有序、职责明确、监督有力的创建组织领导机构。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后,福州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的热潮:福州市委学习中心组安排专题学习《纲要》,并由市有关领导作专题发言;举办全市文明市民学校骨干培训班,特邀专家、学者为基层宣传工作员开办学习《纲要》讲座;各新闻媒体开设专题节目、专栏,市电视台滚动播出道德公益广告;文化部门把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故事编排成福州人喜闻乐见的评话、亻尺唱,利用“三下乡”、“文化进社区”等载体广为传播。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素质教育也不例外。近年来,福州市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集中开展了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科学思想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如“红领巾心向党”、“民族精神代代传”、“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我做合格小公民”等等。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福州市还十分重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12月26日是星期天,也是入冬以来,福州最寒冷的一天,但记者在福州温泉社区见到福州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张明志同学和其伙伴时,却发现他们满头大汗———原来他们是福州市“社区公德督导队”的队员,一大早,就提着水桶,带着拖把在社区内擦拭公共健身器械、打扫卫生了,见到个别为抄近路踩草地等“不拘小节”的叔叔、阿姨,便及时上前规劝,孩子们说得好:“一言一行见公德”。 社区(乡镇)篇: 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 春风普惠榕树之城 在争创全国、省级文明城市的活动中,福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增强实效开展创建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使精神文明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中央文明办倡导的“四进社区”和省委提出的“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部署后,福州市紧扣“安居乐业”这一主题,大力拓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2002年,福州成为全省惟一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的城市。 福州市将社区建设的着力点直接放在社区居委会,放在居民生活的最近点,在居民身边构建服务组织,打造出数量多、面积大、功能强的服务平台,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既能参与进来又能享受得到。就说福州的台江区吧,该区委6名常委每人包干负责一个社区居委会的建设试点,并向每个点投入30万元启动资金,建起了居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站、医疗卫生站和警务室等,很多事情,居民出家门、进社区就能办妥。 目前,福州区街两级社区服务中心普遍成立,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城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达7610个,服务项目有80多项,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 福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物为基,以防为主,防管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有效落实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坚持把社区警务室建设列入社区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目前已有266个社区落实了相对规范的社区警务室,现有社区民警389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总满意率逐年上升。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居民对社会状况总满意率81.1%。 省市共建文明社区也是福州市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个特色,福建省图书馆在福州设立了8个分馆、37个图书馆流通点,实现了社区与省图书馆的联网。 自从2000年6月以来,每逢双休日晚上,福州许多社区广场上,常常有文艺演出,不用问,区居民便知道“走进美的小区”文艺演出开始了,参加的演职人员全部“自产”———都是本社区的居民,演出博得满堂彩的“演艺明星”也许就是自家对门的邻居。福州市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走进美的小区”将先进文化延伸到市民家门口,近年先后有40多场“走进美的小区”社区文化专场进入福州电视台演播厅,通过电视屏幕与广大市民见面,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自“走进美的小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社区共举办了各种类型近5000场社区文化专场活动,超过百万人(次)观看了演出。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福州市坚持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以县城为依托向乡镇延伸,以现场会形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现已建成20个省级、200个市级和1000个县级文明村镇(乡),通过城乡共建,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福州市各级农村基层组织还相继成立了移风易俗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刹住了封建迷信、聚众赌博、铺张浪费等活动,有些地区遗体火化率达100%。 自2000年7月以来,福州的城区、农村还吹进了阵阵“春风”———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倡议发起了帮助特困群体的“春风行动”。“春风行动”具体细化为在城区开展“三个一”,在农村开展“四个一”活动。所谓城区“三个一”指为城区下岗人员及特困职工落实“一个就业岗位、提供一套廉租房、解决一种交通工具”;农村“四个一”则是“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人就业,能种好一亩田,有一亩田可种,有一头大牲畜或一群家禽”。 走出社区,到福州各职能部门、行业窗口办事,也能感受到“快速、热情、方便、高效、文明”的服务,福州市常年开展“满意在福州”、“讲文明、树新风”、“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青年文明号”、“三优一满意”等系列活动紧密结合,讲求优质服务、树立省会的窗口形象,取得了明显成效,营造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服务环境。今年海峡经贸交易会系列活动期间,海内外宾客盛赞福州为“美丽的省城,文明的市民”。 城建篇: 负起历史的重任 为促进文明而建 福州,把自己的城建定位在对现在和将来的历史负责,为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基调上。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是着眼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的文明进步。 闽江,是福州人民的母亲河,历史上几乎年年闹水灾,对福州人来说,闽江是难言的忧患,更是难舍的情结。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闽江两岸,筑建了集观光、旅游、防洪于一体的闽江公园,修建了两条全长8.8公里的滨江园林观光带。闽江公园南北园隔江相望,北园的福州历史文化长廊,雕刻着福州的历史年轮,无言地诉说着福州的沧桑与辉煌。闽江公园南园则上演着一场永不落幕的文化大典———来自世界各国的近百件城市雕刻作品永久驻足在福州闽江公园南园,终年凝视着身边碧波潋滟的闽江水,也见证着福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祖籍福州、侨居美国多年的刘景轩先生,今年国庆期间旧地重游时,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年轻一代一定很难想象,闽江两岸昔日都是连片低矮破旧的棚屋”。刘老先生还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家乡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福州变美了! 福州不仅变美了,而且变大了!随着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市“东扩南进西拓”战略,福州桔园洲大桥,金上大桥,闽江五桥、六桥等新区配套项目建设相继竣工,金山新区、鼓山新区初具规模,福州城市发展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城市不断向沿江、沿海发展。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福州市对城市资源开发等,均实施了“阳光工程”,土地公开挂牌拍卖,使城市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增值,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了行政审批向市场运作的转变。 与此同时,在国有资产转让、选拔干部等方面也进行了“阳光作业”。 自1999年福州市荣获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以来,又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连续五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2003年初,经中央文明委重新确认,该市继续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今年,该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于24日获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牌匾。 福州市创建全国、省级文明城市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2003年福州市生产总值1347.28亿元;财政总收入138.12亿元,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额13.02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021亿元,财政总收入145.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2.13亿美元。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福州市创建全国、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为福州市贯彻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为争创全国、省级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华东新闻》 (2004年12月29日 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