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勇向前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08:35 红网-湖南日报 |
新华社记者 刘刚 赵承 翟伟 “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了,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忧患意识、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 上午10时10分,人民大会堂三层中央大厅。一段饱含深情的开场白,拉开了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序幕。 700多名中外记者,再次见证了一位大国总理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情,强烈感受着中国领导人忧患意识背后的信心和勇气。 正是凭借着祖国和人民给予的信心和勇气,在突如其来的非典面前,在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面前,在经济运行中出现新问题、社会发展中出现新矛盾的时候,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在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在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为本届政府新的施政纲领,政府工作报告获得高票通过,但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们面前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形势稍好,尤须兢慎。” 生长在战乱之中,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使这位共和国总理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 两年前,也是在这个大厅,中外记者迫切希望了解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迫切希望详细了解新任总理的工作风格。温家宝坦诚地说,我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 两年过去了,人们感受到温家宝的执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绝不半途而废;果断处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绝不手软;推行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绝不放松。“行百里者半九十”。破解“三农”难题,一年又一年被列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取消农业税,种粮直接补贴、农民得到实惠,粮食实现增产,农村出现活力,但改革并不因此停步,工作重点又转向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更为复杂、更深层次的改革上。“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温家宝说。 正是基于对国情的深刻认识,正是基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温家宝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坚定不移,使人印象深刻。“穷人的经济学”,在温家宝的心头挂念。始终把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大体现。“让我们一起共度难关”。两个多月前,温家宝看望陕西陈家山矿难遇难者家属章革委时说的这句话,令人动容。正在电视机旁收看现场直播的章革委,在电话中哽咽地告诉记者,“总理心里装着老百姓啊。” 元旦看望矿难家属、春节探访艾滋病人。由东而西,由南至北,温家宝的足迹遍及祖国四面八方。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必须深化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凝聚人心。“消除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要靠改革;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改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靠改革。”“确切说,今年是改革攻坚年。”当温家宝掷地有声的话语回响在大厅时,会场内外引起共鸣。在清华大学授课的经济学家胡鞍钢说:“人民呼唤改革,人民推动改革,人民也应当从改革中受益。人民是改革的源头和动力。” “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记者招待会正在进行,成千上万的点击和回帖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网民认为,总理高度重视民意,以人为本加快改革攻坚,给人以巨大鼓舞。 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心系发展,情系人民。 在近两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以朴实诚恳的语言,回答了中外记者关心的13个问题,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改革、发展、稳定;进步、统一、和平,这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目标。“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两年前温家宝这样表达过他的信念。今天,他再次以坚定的信心向世人宣示: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据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