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有德治沙有三盼(基层呼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5: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毅

  “作为一名‘治沙人’,我有三盼:一盼项目和资金,二盼人才,三盼治穷。”

  全国治沙劳模、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有德,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部,总面积147万亩,前身为1953年建场的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是我国种植柠条、花棒等防风固沙林的重点地区,也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和毛乌素沙漠治理的重点区域。

  眼看着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防沙治沙项目和资金不足,一直是王有德的一块心病。“固沙、植草、造林、防治病虫害……治理一亩沙化土地,成本大约需要三四百元。以前荒漠造林国家每亩只给50元补贴,缺口太大了。目前,我们治沙不缺决心,不缺信心,不缺技术,缺的就是项目和资金。”

  “以前造林,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理想信念、吃苦精神。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时期,防沙治沙事业必须加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没有项目和资金,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王有德欣喜地看到,这几年国家对防沙治沙的投入正在增加。2003年、2004年两年,白芨滩林场完成造林5万亩,相当于此前10年的造林面积。今年计划再造林治沙2万亩。

  王有德的第二个愿望,是能有更多的人才投身到防沙治沙事业。“白芨滩防沙林场建场后,40多年里一名中专生都没有。近些年,我们培养了一些大中专毕业生,还是感到不够用。”目前林场干部职工有460多人,大中专毕业生只有40来人。

  不仅仅是白芨滩林场,整个西部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都面临人才匮乏的难题。在今年“两会”上,王有德专门提出了加强林业职业教育工作、为西部生态建设提供人才保证的建议。

  “治理沙漠,保护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业,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王有德希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投入到治沙事业中,改善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治沙的同时,王有德还盼望着“治穷”———一方面增加林场职工收入,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经过20年的发展,白芨滩林场职工已经从“望得见星星”的土坯房搬进了新居,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全场固定资产总值由1985年的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325万元。

  不过,王有德还不满足。在“长年累月抓造林、一年四季抓管护”的同时,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白芨滩建立沙漠自然生态旅游试验区。“这里有柠条、沙冬青等306种植物以及猎隼、狐狸等115种动物。离银川市只有5公里,交通便利,有着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外部条件。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沙漠自然生态旅游对游客应该是有吸引力的。”

  王有德希望走出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良性发展道路。“沙漠绿起来了,旅游发展起来了,还能帮助周边群众脱贫。治沙的同时治穷,才能巩固治沙的成果,更好地治沙,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24日 第十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