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向"中国制造"亮红灯:民企遭遇"民工荒 "(2)(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15:49 东方网 | ||
东方网3月29日消息:胡腮英自己年收入不足8000元,远不够补贴家用,丈夫开小货车的生意又时好时坏,夫妻两起早摸黑忙了一年,只存下2000多元钱。丈夫曾和她商量不干了,但自认为已是“半个杭州人”的胡腮英却有些舍不得离开。 “抱怨劳力短缺者,为什么不提高民工待遇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说,“因为长期以来,低成本一直是许多企业赢得市场的制胜法宝,压低工人工资是最简单、也是最奏效的方法。如果没有廉价劳动力,许多企业将会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它们不仅将失去利润丰厚的外贸订单,甚至还有可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分析人士说,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确实让我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受益匪浅,并带动国内加工制造业迅速膨胀。去年,我国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全年实现贸易顺差高达319.8亿美元。但这种过度依赖于低价所获得的竞争优势频频遭遇国外贸易壁垒。为了抵制我国廉价的商品,西班牙去年甚至发生了焚烧温州鞋的事件。 事实上,我国商品的这种低成本优势也面临着挑战。去年,我国因出现“民工荒”、“电荒”、基础资源涨价等问题,正给人留下了“中国开始不再廉价”的印象。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廉价劳动力并非我国独有,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正在紧紧追随。 受“民工荒”的影响,目前珠三角地区有近四成的企业考虑给员工加薪,有报道说,长三角的苏锡杭州等地企业也相继提高了民工工资,幅度大致在10%到30%之间。 “这意味着,企业在提高民工工资、改善民工待遇的同时,必须缩小甚至停止目前低水平、平面式的扩张,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姚先国教授说,“严重的劳动力资源约束给经济亮起红灯的同时,也应成为我国改变固有发展模式的一次机遇。”选稿:李宏洋浙江频道作者:朱立毅、王建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