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泉厦的一代名宦苏廷玉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02:34 东南早报 |
翔安区新店镇澳头村,位于厦门东南沿海,地处厦门东通道的交汇点,与南安市毗邻。这里是林则徐及陈化成的好友、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的故乡。 早报记者黄毅辉通讯员叶晓琳文/图 澳头村,与中国所有的海边渔村一样,有着轻描淡写般的乡村风光和远离喧嚣城市的宁静。这个村庄目前人口只有1000多人,但是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同宗乡亲达到五六千人之众。其后裔遍布泉州、晋江东石村、漳州、同安以及新加坡、泰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 初夏的一天,记者来到了澳头村,那里的田间一片绿意盎然,田边随处可见盛开的火红三角梅。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长眠着清代名宦———苏廷玉。 提起澳头村“进士第”的主人苏廷玉,老一辈的澳头村人都耳熟能详。苏廷玉,字蕴山,号鳌石,澳头人,生于1783年。其父苏光彩精通医术,其生母庄氏为泉州城区人。5岁起,他就在泉州读书。1814年,苏廷玉考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山东按察使、四川总督加兵部侍郎衔等职。随后的24年,苏廷玉陆续在江苏、山东、四川等地任职。直到其离任后,才告老返回到泉州老城区通政巷北边居住。 澳头村的采访使记者了解了关于苏廷玉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解救受囚百姓 1832年,苏廷玉调任山东省按察使。当时,山东府县的一些府县衙吏私设拘留关押的场所,叫做“老虎洞”,只要与诉讼案件稍有牵涉、关联的人,就被囚禁在“老虎洞”中。官吏们经常勒索这些人的赎金,在当地已成为一大民患。苏廷玉得知此事后,亲往“老虎洞”调查,发现“老虎洞”内关押着数百名无辜百姓,个个脸无人色,乱发垂肩。于是,他立即将洞内所有百姓释放回家,获释的百姓因此对苏廷玉感激不尽。 巧抑成都粮价 1837年12月,苏廷玉调任四川总督。但是刚到任三个月的苏廷玉遇到件麻烦事。四川成都城内米价暴涨,而当时正值青黄不接,每斗米由五六百文钱一下子涨至一千三百文钱,造成了城内人心惶恐。苏总督得知此事后,随即命令四川各州、县派人到乡里巡查,一方面严捕趁机抢劫粮食的团伙,一方面四处调运粮食。 不仅如此,他还筹资派人到外地买米入城,然后以每斗米比市场价低得多的价格出售给民众。同时,为解决民众购粮拥挤状况,他在城内增设了不少供应点,并贴出安民告示,使购买者有秩序地排队购粮。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成都城内粮价渐跌,但市场上的粮价还是比往年贵。为此,他果断对城内汪复兴等多家大米店进行了处罚,并贴出告示。随后,他又令小米贩到大街小巷零星出售,同时对大米店实行限价销售。至此,成都的米价大跌。 苏廷玉在处理此次成都地区米价暴涨事件中,废寝忘食,救活了无数穷苦民众,而他自己却“须发全白”。成都的百姓纷纷送匾额给他,但都被他婉拒了。 结交林陈二人 根据《同安文史资料》记载,1842年,英殖民侵略者大肆侵犯厦门,苏廷玉积极招募地方青壮年,组织民兵队伍,并聘请精通射击的神枪手,在福州五虎门进行军事训练。此外,他还捐资在泉州等海岸线构筑修建国防堡垒,以防敌军战舰突然来犯。 为官期间,苏廷玉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因此也结交了不少英雄豪杰,其中就有“反毒先驱”林则徐、民族英雄陈化成,并与清御史大夫陈庆镛、惠安举人陈金城等人交情甚好。 鸦片战争中,苏廷玉与林则徐一道力主禁烟。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遭到投降派的诬告,被遣到新疆伊犁,当时林则徐便在写给他的好朋友苏廷玉的一封信中谈到“自顾之行,愤时激辄思,迨静中细思,即出亦无所益。”表达了对时势的无奈。林则徐在生前最后一年(1850年),与苏廷玉通信较为频繁,他们“语长情重,不啻促膝倾谈”。 苏廷玉与林则徐之间的友谊是志同道合,而苏廷玉与陈化成的友谊就更多了一份同乡之情。1840年1月,英军已开始进犯中国,陈化成受命调任江南提督。他在给同乡挚友苏廷玉的信中写道:“英夷到处猖獗,已破虎门、厦门、定海、势必窥伺吴淞,某海上攻战四十余年,风涛素习,严兵戒备,如夷来,必能破之,以张军威。设事机不测,亦必以死继之!”而当陈化成为国捐躯后,苏廷玉撰诗文哀悼:“公死不死,公如生时,热血满腔,英灵千古,国事孔殷,忠魂来补。”抒发了苏廷玉痛失好友的悲切心情。 审案公正廉明 苏廷玉在刑部任职期间,审理过不少案件,因其廉明公正,得到了民众的赞誉。如今当地民间还流行着苏廷玉“审僵尸”的传说。 传说道光年间,有一位富商,外出三年未归,其妻返回娘家居住。有一天,其妻闻讯丈夫返回,立即整理行装,并雇了一辆轿子回家。轿子行至半路时,该女子因内急要方便,便叫轿夫停下来。大路边有一座古墓,四周荆棘丛生,阴森森的。为了解内急,她在古墓边的一棵树下方便起来。忽然有一阵刺骨的冷风吹来,她发现自己的内裤已不翼而飞,心里好生纳闷,只好穿上裙子,上轿回家。 当晚富商夫妻同床共枕。半夜,妻子醒来发现丈夫已没有头颅。随后,富商的母亲跑到苏廷玉的府中前去告状,称其媳妇与他人通奸谋杀了亲夫。苏廷玉立即传讯富商之妻上堂审讯。但是多次过堂未果,无法结案。而每次庭审,苏廷玉的夫人刘四宝都在屏后聆听。 刘四宝觉得此案必有蹊跷。当时,苏廷玉及其夫人都很崇奉澳头的“广应宫妈祖”。传说有一晚,“妈祖”托梦给刘四宝说:“欲知案中情,细问其女人,古墓在作怪,再审便分明。珠笔先投进,铜针黑狗血,僵尸降伏定,案件便澄清。”刘四宝醒来后,便把“妈祖”托梦所言转告苏廷玉。苏廷玉再次升堂提审,询问该女犯从娘家返回夫家路上的经过,又传唤了两名轿夫进行核实,得知所言不假。 苏廷玉叫来衙役直奔古墓。发现古墓周围荆棘丛生,令人毛骨悚然。苏廷玉将古墓内有僵尸在作怪吃人的情况告诉给古墓的族主,并与族主们立下了军令状,如墓中无僵尸,苏廷玉愿被朝廷撤职查办。 第三天,苏廷玉在古墓前设一坛,坛上一边坐着附近的绅士,一边坐着古墓的族主们。古墓被打开时,怪声及一道青光冲天而起,果然有一僵尸。苏廷玉手持银珠笔向僵尸投去,同时泼上铜针黑狗血,僵尸无法逃遁,随即倒下。在清理古墓时,发现有99个人头骨,其中一个便是富商的头颅。一场“通奸谋杀亲夫”的冤案得到昭雪。而苏廷玉“审僵尸”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着。 情系泉厦两地 离任后,在移居泉州的10年中,苏廷玉热心公益事业。他捐资修建了考亭、文昌庙、尊经阁,撰写三寺庙观堂的修建碑文,以及泉州通淮关岳庙的《觉世真经》、东街的《元妙观碑记》、市区北隅的《泉州武帝庙记》等。1847年,他撰写《泉州府学明伦堂立匾记》,以弘扬先哲、激励后代。同年,他还买下32幅大士像,装潢后送泉州清源山弥陀岩珍藏,为研究泉州近代文化、宗教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其主要著作有《亦佳宝诗文钞》、《从政杂录》、《温陵盛事》等。 苏廷玉在泉州通政巷一带留下了不少故宅,根据史料记载,苏廷玉的故宅“屋宇连绵,范围甚大”,后门直通奎章巷、东临南大街。苏仅利用通政巷东北畔临街处两间店面,当做典当行,取名“元祥”,有人便称这一带的整片屋宇为“元祥苏”。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如今的苏家故宅已开始四分五裂,其中梳妆楼是苏廷玉之女的闺阁,是泉州地区现存惟一的梳妆楼。据当地的居民介绍,梳妆楼乃至整座苏廷玉故宅已被后人东一块、西一块地“瓜分”了,梳妆楼也因住户不同而被隔成了两半,上楼的梯子也增建了不少。对此,泉州旧城区遗址遗迹踏勘考察项目小组已着手开始对梳妆楼进行保护的工作。 如今,苏廷玉后裔分布在泉州、晋江东石村、漳州、同安以及新加坡、泰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 留下进士遗风 1852年,苏廷玉逝世,享年70岁。苏廷玉死后葬在新店镇,其墓及碑已被毁,但其形状大致仍可辨认。苏廷玉墓前有两组石雕,排列在墓两侧,除石马、石虎、石羊外,还有两尊文武石翁仲,是翔安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一组古墓石雕。1987年,该石雕群被运往同安博物馆陈列,供游人参观。 澳头村海滨东西两侧的两块巨石,保留着苏廷玉于1843年书写的“熬石”和“超旷”两处摩崖石刻。刻有“熬石”两字的巨石就在纪念苏廷玉的祠堂后,两个字看起来苍劲有力,浑厚大方;而刻有“超旷”两字的巨石则在澳头海边,由于经历了长期的海浪冲刷,字迹已不太明显,但仍可依稀辨认出“超旷”两字。 苏廷玉在澳头村的故居“进士第”,在当时形成了一大组的古建筑群体,全部大小间约30间。1913年,由蒋玉田创办的培基学校,将校址设在苏廷玉的“进士第”内。1926年,新加坡爱国华侨蒋骥甫先生创办的觉民小学,也借用苏廷玉所在的“进士第”作为校舍。1938年5月,日本侵占厦门岛后,惨遭日寇的炮火及飞机滥炸,被夷为平地。如今,“进士第”的旧址上建起了不少民房,但是关于苏廷玉的轶事还在当地流传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