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电认为乌国内动乱与伊斯兰运动密切相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0:05 新华网

  外国媒体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发生动乱的缘由,认为这里由贫困等原因引发的抗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伊斯兰运动密切相关,往往要打着伊斯兰民主的旗号来反对世俗专制政权,并且不能保证不被激进的伊斯兰运动所利用,该运动的目标是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家。

  俄新社:并非发生“颜色革命”

  俄新社15日报道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发生的事件,乍看上去与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前不久发生的事件如出一辙,后者最终导致吉政权更迭。这让人不由得作出一个推断———难道乌兹别克斯坦也患上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天鹅绒革命”综合症?表面上的一些相似因素使人得出上述结论。比如,集会上也提出了要求总统和政府下台的口号;一些集会者声称,他们参加集会不是为了支持伊斯兰武装分子,而是为了支持民主,等等。不过,相似因素恐怕仅此而已,剩下的就只有差异了。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最自由的共和国,如今已经掌权的反对派长期以来一直是公开活动的。而乌兹别克斯坦一直实行的是极其严厉的中央集权制。反对派领导人早已被镇压,反对派的活动也都是秘密进行的。目前乌反对派完全是孤立无援,没有掌握媒体,没有自己的报纸,没有任何能够向当局施加影响的手段。这一点与吉尔吉斯斯坦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伊斯兰因素发挥巨大作用的国家。这里的革命抗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伊斯兰运动密切相关,而且往往要打着伊斯兰民主的旗号来反对世俗专制政权。因此如果该国发生革命,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伊斯兰教徒和世俗政权之间的冲突。如果这场暴动的确有可能导致类似吉尔吉斯斯坦那样的革命,也不能保证这一革命不被激进的伊斯兰运动所利用。这些激进的伊斯兰组织从不隐瞒自己的主要目标: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建立伊斯兰哈里发,即统一的伊斯兰国家。在这方面,乌已具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你可以指责卡里莫夫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专制政权,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政权,乌兹别克斯坦才没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陷入内战。

  德报:复杂原因导致骚乱

  德国《每日镜报》15日发表文章说,爆发在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起义并非出乎人们的预料,其原因部分形成于前苏联时代,部分源自独立之后的政治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不久前在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革命表明,该地区的不满情绪已经在不断发酵。鉴于原材料供应依赖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工业生产在独立后持续下滑;农业生产也未见起色,上千就业岗位丧失;生态环境加剧恶化,咸海的不断萎缩使沙漠化日趋严重,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耕地正在加速收缩。绝大多数民众陷入贫困,再加上官僚机构的贪污腐败日益盛行,处在压力之下的总统卡里莫夫再度废止充其量也仅停留在起步阶段的民主:反对党被迫转入地下或流亡国外。同时,卡里莫夫也加大了对非原教旨主义伊斯兰神职人员的压力,因为他们的清真寺已成为反对派人士最后的庇护所。但是,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强势的、非法的伊斯兰反对派,尤其是在塔吉克族占居民人数大约一半的大城市或不同民族混居的问题地区。

  文章说,激进的伊斯兰分子经常利用邻国领土,侵入乌兹别克斯坦、占领村庄,并与乌政府军交战。尤以好战且装备精良的“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最出风头。该组织曾在阿富汗与塔利班并肩作战,其宗旨是要在中亚建立一个神权国家。解放党也致力于建立一个哈里发国家。尽管解放党原本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实施其纲领,但是在卡里莫夫的镇压下,该党成员的暴力倾向已愈发明显。当前,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危险是这场骚乱有可能升级。卡里莫夫不仅在世俗的反对派内部极力阻止它们成为一种多数人的选择,而且还在政府中建立了一种相互掣肘的脆弱的平衡机制,以防止中途发生权力更替。

  日报:可能成中亚动荡导火索

  日本《东京新闻》15日日发表的分析文章说,乌兹别克斯坦反政府暴动爆发的费尔干纳盆地,从苏联时代开始就素有“中亚火药桶”之称。当地的贫困使伊斯兰激进势力迅速崛起。卡里莫夫政府则一直沿用前苏联共产党的方式,着力镇压反政府武装组织。乌兹别克斯坦的这次暴动,是由来已久的不满达到极限的表现,也许还将成为中亚开始真正动荡的导火索。

  文章说,费尔干纳盆地曾经是中亚最肥沃富饶的土地,它三面被海拔高达5000多米的大山所环抱,是天然的军事要塞,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受到几条大河的滋润和孕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从14世纪末开始,那里成为蒙古帖木儿王朝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也作为伊斯兰神秘主义的“圣地”,修建了很多清真寺和神学院。但是,自从费尔干纳盆地被并入俄罗斯帝国以后,由于被勒令单纯种植棉花,土地越来越贫瘠,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贫困。从那时起,伊斯兰势力的抵抗运动便逐渐壮大起来。十月革命后,那里的宗教受到了共产党的压制,很多清真寺被毁。为了镇压伊斯兰激进主义的抵抗运动,斯大林开始计划分而治之。他将费尔干纳盆地人为地划分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个共和国。因此,该地区的国境线才如此错综复杂,民族对立也由此而生。苏联末期,该地区的民族对立表面化,爆发了许多暴动。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卡里莫夫就任总统。虽然他失去了苏联这个强大的后盾,但其“强权主义”却得到了欧美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容忍,因为他们担心伊斯兰激进主义势力的扩大。由于卡里莫夫政权穷追不舍,费尔干纳盆地的激进势力逃出了乌兹别克斯坦。这股势力进入了持续内战的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反政府势力控制的地盘,还侵入了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完)(来源:参编)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