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峰会考验东亚合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11:07 新华网 | |
5月6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亚欧外长会期间,东盟和中日韩外长举行了会谈,议题围绕今年年底召开的“东亚峰会”的参加国家问题。虽然会谈基本上确定了首届东亚峰会的参加国为中、日、韩、东盟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是对于峰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有什么样的议题等,各方没有展开讨论。去年老挝万象“10+3”峰会上,东盟和中日韩13国领导人决定,2005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同时决定今年5月在日本京都就东亚峰会的具体事宜进行讨论。 但京都会议表明,在东亚合作主导权问题上,各方意见相左。对于东盟来说,它一直担心被大国边缘化,因此一直强调东亚合作必须要以东盟为主导。 到目前为止的东亚地区的各种国际会议,合作机制都是由东盟主导的,而且第一次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召开,也反映了东盟的这种强烈的意愿。 日本和韩国虽然口头上也说支持东盟的主导作用,但是两国各有盘算。日本作为美国在东亚最主要的盟国,必须要考虑美国对于东亚合作进程的态度,因此在参加国构成上一直坚持加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而这次会议上,日本外相町村还提议美国应该作为观察员与会,被马来西亚外长哈米赛义以其他希望参加的国家也很多为由拒绝了。 韩国一直对它在“10+3”框架下没有什么作为心有不甘。卢武铉总统当政后,提出“东北亚核心国家论”,强调东北亚合作的重要性。韩国认为这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周旋于中日之间。 对于东亚合作框架问题,中国的态度是支持两个主导:第一是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这已经成为中国对东盟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是坚持以“10+3”框架主导东亚合作。“10+3”框架是中国从创建开始就参与的,而且在这个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迅速,找到了很多的共同点。 但是这次京都会议最后决定,首届东盟峰会将参加国扩展到16个国家,这表明最后日本的意见得到了考虑。韩国主要关心的不是成员国的构成,而是怎样在新的框架下有较大的作为。各方的算盘不一样,也就导致了这次京都会议没有办法讨论峰会的具体议题等深入的问题。这也反映出,目前东亚合作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发挥各方的积极性。 作为一个可能成为新的东亚合作机制的“东亚峰会”,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是关键:一是它与“10+3”框架的关系,第二是与美国的关系。 笔者认为,对于“10+3”,可以通过“套层外交”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东亚峰会可对参加国有所区别,比如东盟作为主导力量是内环,“10+3”是中环,其他参与国家是外环。这样,原有机制与新的东亚峰会机制相整合,既满足东盟主导作用的要求、打消被边缘化的担忧,也为中日韩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供一定空间。 美国在东亚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它总是担心被排除在东亚之外。而美国越是表示不安,东亚中有些国家参与东亚合作的热情就会越受到打击。因此让东亚合作对美国也保持一定透明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综上所述,如何让东亚峰会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打消各方的顾虑,成为一个真正通向东亚联合的合作框架,是各国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张云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科博士研究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环球时报》2005年05月18日 第十五版)(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