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研招漏洞重在事前防范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00:45 新京报 |
北京交通大学进修研究生班一位化名“阿芳”的学员自曝丑闻:在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她和命题的某教授发生性关系,得到了两套专业课试题和答案,其中包括该教授亲笔书写的论述题答案,但最终她因外语成绩过低落榜。该教授的解释是,保存试题和答案“有疏漏”,但否认与女学员发生性关系。昨日,北京交通大学新闻发言人发表“严正声明”,表示此事正在调查之中。 我们乐意看到北京交大直面问题、迅速调查的态度,而且此案也同时被警方立案调查,相信结果不日即可得出。我们现在不必对其结论妄加推测。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和答案涉嫌泄密,显然不是一个小问题,不能因为得到试卷和答案的仅仅是一个人,就小瞧了事件的严重性,公众需要一个客观的答案。 昨天事件经本报披露后,社会反响强烈。当然,因为事件本身涉及“性”的内容而吸引了不少眼球。但是,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研究生招生机制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可能存在的“性交易”,和其他诸如“钱交易”、“权交易” 一样,都已经成为不同领域腐败现象的一种毒瘤。而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各种防治腐败的措施中,还没有把防止和惩治这一种腐败形式置于应有的高度,“性交易”依然大多存在于人们的笑谈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闻报道,我们知道这样的内容有可能出现严肃的主题被淡化的风险,但是显然也无法回避这样的内容———期待这样的报道能再次引起“疗救者”更多的注意。 研究生招生机制上的漏洞或许是更应该关注的话题。尽管是全国统一招生,但是除了英语和政治外,其他专业科目都是由各学校组织相关老师命题的,这些命题老师也不可能像普通高考命题老师那样在考前人身都会受到相对的限制,他们的极大的自主权为一些老师谋取私利提供了可能。 当然,为了防范考题泄露,国家也有相关的制度规定。根据《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一命制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在开考前,属国家绝密级材料;各招生单位自行命制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属机密级材料,考生答卷在成绩公布前属秘密级材料。以“泄题便违法”来约束和震慑命题老师的言行,效果当然会有,但是,如果遇到像本次事件中出现的“一对一”的情况,试题泄密的认定显然要困难得多———假若“阿芳”的英语成绩达到分数线而最终被录取,这样的事情还能浮出水面吗? 我们能不能借鉴其他考试的一些经验来规范研究生考试的命题?比如实行“题库制”,除了一些非常冷门的学科,常见科目都可以尝试。我们注意到,阿芳得到的两份考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研究》,这两门学科在不少学校都设定为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似乎可以把这些学校的相关老师组织起来出题,组成一个“试题库”,从中随机挑选考题,把可能泄露考题的风险降到最低。 无数事实证明,单靠一个人的道德自律是难以彻底杜绝腐败的,而法律的惩戒也往往是事后的补救。如何在事前进行防范,更不能忽视。研究生自主招生的原则总体上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在这个大的原则下约束命题老师的行为,保障所有考生公平的录取权利,这次“涉嫌泄题事件”是一个可供剖析的样本。 见A09版 相关专题:女生为获考题与教授性进行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