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体制改革专题 > 正文

医改底线:政府为穷人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07:25 重庆时报

  本报讯(记者 黄天宇)“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一项目标,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昨日,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2005年会第二天的圆桌会议上,医疗、健康仍作为重点议题,引起专家、学者、官员的热烈讨论。

  六成中国人治病要掏存款

  在中国有句很流行的话:得什么都可以,千万别得病。这一方面反映出普通百姓的无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疗体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医疗、健康应和扶贫相结合。”白海娜博士是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曾长期在中国贵州、云南、陕西等西部省份致力于贫困与医疗保险的调查研究。她表示,疾病和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中国、特别是西部农村,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得了大病,则意味着遭到毁灭性打击;妇女生小孩时一般在家里,没有专门医生护理,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出现母婴死亡的事件。

  她作了一项调查,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治病需要自己的存款支付,这也许是中国居民储蓄率很高的原因。她说,要使每个人都享受到医疗基本服务,医疗体系必须得到改变。

  医改应由政府主导

  什么方式是大众可以支付的健康医疗?政府在医改中应扮演什么角色?这成为昨天“健康、贫困和经济发展”圆桌会议探讨的焦点。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刘新明表示,要让穷人看得起病,享受公平、安全的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负责为穷人埋单,这是医疗改革的底线要求。

  有关专家认为,“效率”被认为是市场主导的优势,“公平”被认为是政府主导的优势。在医疗保障这个关系到无数人生命的问题上,负责任的政府从来不会只谈“效率”,不顾“公平”。如果不顾多数人的基本医疗保障,我们所赢得的“效率”只能是一种伪效率,是以牺牲穷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带血”的效率。而医疗服务如果过分商业化、市场化,将会出现很多不愿看到的结果。在这一点上,目前的“市场化”并不可取。

  健康水平是小康社会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首席代表、HenkBekedam博士认为,健康、医疗保障是社会发展的一项目标。当中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民生活殷实富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全面小康社会时,不应忽略健康水平亦是衡量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

  目前中国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除了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外,城乡必须得到协调发展。普通农村的老百姓能享受到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相关专题:医疗体制改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