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狮城有家郑和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田樱

  在新加坡河旁的莫罕默苏路,有一幢早期移民时期的中式三层建筑,门上的匾牌用醒目的中文隶书写着“郑和馆”三个大字,两边的中国宫灯式装饰画面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在这座建筑的三楼,便是由两位海事工程师黄上智和曾炽杰先生私人创办的展馆———郑和馆。

  黄上智先生是新加坡大吉船务公司董事长。他景仰郑和,从事航运船务之余搜集了大量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积极参加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各类研讨会。为了追寻郑和的踪迹,他踏访中国云南郑和的故里以及南京、太仓、刘家港等郑和船队出发的地方,到过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参观郑和碑,到印尼三宝垅和泰国大城府拜谒三宝公庙和三宝洞,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瞻仰三宝山和怡保的三宝洞。

  我来到郑和馆时,正赶上展馆为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在做清理装饰。郑和馆面积不大,却格调古雅,馆藏丰富。展馆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厅,展示着世界和郑和下西洋时的海洋航运仪器、船模、资料和文物。馆内展品是由黄先生收藏的郑和宝船船模和各国船模近百件,其中有好几个中国古船舶的船模。问及黄先生怎么想到要开这样一家展馆,黄先生娓娓道来:“这里原是一家意大利餐馆,我接手后,也可以开间酒廊,但是,那和街上的其他酒廊有什么不同?这里早期是新加坡河仓库区后方,在这里辟个以郑和为主题的海事历史展览馆,就能把这一带同早期新加坡河的繁忙水上货运历史串联起来。”与黄先生共创郑和馆的曾炽杰先生,从小就听父亲讲郑和的故事,对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无比崇拜。他一直从事海事工作,早年与黄先生一起在著名的吉宝造船厂工作时,便因为对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有共同的兴趣而成为好朋友。谈起建馆,曾先生说:“郑和是世界远洋航海的先驱,令人遗憾的是,郑和在西方人所编的世界航海家点将录上‘缺席’……而西方世界也一直是把郑和这个人物和他七下西洋的事迹,当作神话来解读……郑和的名字应该在世界航海家点将录上”。为此,这两名从事航运业多年的老朋友,希望通过展馆和网站提供一个平台。基于对郑和及他下西洋的事迹有着共同的浓厚的兴趣,因此把海事馆的展览和活动集中在郑和这个主题上。于是便有了今天的郑和馆。

  郑和馆创办以来,不仅逐渐成了海事及航运界朋友聚会的地方,而且成了有志于研究郑和的人们交流的场所。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他们还设计了一个“郑和之友”网站,促进人们在网上交流和交换研究郑和的资料,并为网友提供其他国家、地区、机构和刊物对郑和研究与介绍的链接。郑和馆和“郑和之友”画龙点睛地向人们展示这里所收集和探讨的范围,主要是郑和及其事迹、新加坡和东南亚的海事史及其文化遗产、郑和下西洋对当地贸易、文化和宗教的影响,郑和的故乡云南以及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茶叶的贡献等。

  自郑和馆创办以来,他们积极工作,广泛联络。两人和另外10多名“郑和之友”积极开展工作,把有关郑和的重要航海史料和研究资料翻译成英文,以便让世界上更多国家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事迹。配合几个主题,“郑和之友”第一个讲座在成立当月就举办了,当时有60多人参加。第二个讲座由曾先生主讲。为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他们积极筹备2005年召开一次大型的华、英双语国际大会,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共同交流。前年9月在南京举办了郑和宝船设计及人文地理的研讨会。去年11月,黄先生和曾先生又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参加了由“郑和之友”与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举办的“郑和出洋宝船复原研究论坛”。

  推窗望去,郑和馆外新加坡河上碧波荡漾,舟楫竞发。黄先生满怀激情地对我说:“郑和下西洋600年来,在东南亚、非洲建起的诸多郑和庙、郑和碑、郑和村、三宝山、三宝洞等,向世界展示着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深远影响。扬帆万里下西洋,让我们乘上新世纪的‘郑和宝船’,满载商品,满载友谊,驶向五大洲四大洋。”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8日 第十六版)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