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沙头平民寻宝沙里淘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10:27 南方都市报

  大沙头平民寻宝沙里淘金

  面临拆迁的大沙头旧货市场成就了淘宝者和商家的梦想,更是平民城市一个精确的注解

  永远的大沙头之怀旧篇

  广州,一个平民城市。大沙头旧货市场,给了平民二字一个精确的注解。

  务实的广州人眼中,大沙头旧货市场是一个可以淘到快乐和成就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是买家也可以是卖家。寻觅、砍价、成交、出手,一切都源自实用主义的平民法则。因为人们需要。

  在物质时代的社会资源再分配中,国外的跳蚤市场、Yard sale(在房前房后的草地上出售家庭旧货)是另类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这是平民社会的需要。

  如果你是IT硬件高手,那你不可能不知道大沙头。如果你是做二手货的行家,你更不会小视大沙头。大沙头之所以是大沙头,在淘家眼里,那是一个宝藏;在商家眼里,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淘家频频光顾,乐此不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商家一身智勇,从不名一文到腰缠万贯……

  9月1日,大沙头旧货市场业户即将陆续迁出,钩机将把这片简单而实用的商业旺铺夷为平地,代之以全新构建的港湾广场。

  我们处在一个改变的时代,城市中更是如此,而不论如何,大沙头旧货市场的那些故事、那些面孔还是会存在好多人的记忆中,久久不会散去。

  些许凭吊之意,油然而生。

  地理

  8年造就中南区最大旧货市场

  大沙头码头,这个曾起飞过革命的飞机、担当广州水运枢纽角色的地方,已经被规划为休闲胜地。

  “1996年,这里只有一栋房子,周围只有码头和树木,1997年市场开业。”昨天上午,8年来一直就在市场管理处任职的廖先生向记者回忆,当年的大沙头旧货市场在他脑海中留下的是一个荒凉的场景,“刚开始铺子租出不到一半,不过不到一年生意就变好了。”1998到2000年是市场的黄金时期,店铺越做越大,客人越来越多,常常是人挤着人,“比北京路还热闹啊”。1998年9月8日是很多老档主难以忘记的一天,“真是血的教训”,管理方负责人吴先生至今记忆犹新。电路故障引起的火灾带来了数百万的损失,但是卖场很快复原,一直保持旺势。

  直至2000年,市场的生意稍淡一些并趋稳定。但大沙头一直是其中的领头羊,手机、电脑、数码等产品一应俱全,始终保持着中南地区最大旧货市场的地位。

  档案

  1997年刚开业的3个月,营业额才几千元,到目前,整体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最早的大沙头旧货交易市场只有7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发展到今天,营业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约3000商户。

  淘家面孔

  九旬老将军 淘宝五六年

  昨天,记者来到旧货市场,到处都能看到寻宝者的身影,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不少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二手市场淘货,不分贫富贵贱。

  昨天上午11时许,旧货一条街上,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仔细地翻看着一个年代久远的怀表,过去一打听,原来他是老红军、前海军某航空兵政委江学彬。老人91岁,耳朵在战争中被炸聋,腿脚也不方便,但平常就爱让司机或家人带他来大沙头旧货市场淘宝。据他的司机林先生介绍,老人常来这个旧货市场淘宝已经五六年了,最爱买的就是手表,“他看到喜欢的就买,也不会讲价钱。”昨天,老人一出门就说先要来大沙头看看。只见他一家家熟门熟路地寻找猎物,不时拿起几个手表察看。据说,老人已经有十几个手表了,但是依然热情不减,而且每一个都是从这里淘得的。

  大沙头旧货市场是广州人市井生活必然经过的一个场景,许多普通人都有过在这里淘宝的经历。两年前,陈先生就在市场意外淘得了一套JBL家庭影院,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陈先生还推荐朋友过来,因为“东西还不错”。广州大道中某公司负责人程先生是影碟和音乐碟的狂热爱好者,在他丽江花园的家中,到访者无不为他丰富的收藏而惊叹。而他的朋友都知道,这些LD也是他在大沙头的收获。

  昨天上午,记者发现,到旧货市场寻宝的,还有不少老外。阿甘来自尼日利亚,他从老乡处获知大沙头有很多宝贝,于是带着计算器来与老板们杀价。“任天堂多少钱?”老板用计算器告知价格,“可是我要买10个,不能便宜一点吗?”阿甘接着用计算器敲出他出的价钱,技术娴熟得一点也不差过本地人。

  商家足迹

  “好日子是守出来的”

  昨天上午,大沙头旧货市场内已显现出搬迁前的冷清,“最热闹的时候过去啦,但大家也算各自辉煌过啦”,多位租户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如此表示。记者寻访发现,大沙头旧货市场的3000租户来自不同的地方,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却大多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创业梦想,依靠勤劳和智慧成为广州这个城市中的中产阶级。

  “七八年前,这里还是破破烂烂的,什么都没有啊。”提起创业之初的情景,二手对讲机档主罗海荣眼神里投射出些许沧桑。“当时我们都是在露天的街道上摆摊,日晒雨淋,辛苦得很。”

  1998年,罗海荣和妻子双双下岗,生存的压力使得他不得不寻求出路。听朋友介绍在大沙头旧货市场租了一个铺位,出售二手手机和儿童玩具。当时有很多下岗工人为生计发愁,旧货市场就专门给下岗工人3个月不收租金的优惠,罗新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要了下来,专卖二手手机。谁知不久这里就成了全国最知名的旧货市场,每天慕名前来的买主卖主源源不绝,“人气很旺的!”即使是三四十摄氏度高温,罗海荣也仍然每天守在密不透风的铺子里,“好日子是守出来的!”他笑道。

  记者问这些年在大沙头赚了多少钱,他只是含蓄地说:“日子当然过得好啊,自己当老板总比给人打工好。”

  27岁的黄先生12年前就开始在大沙头“闯荡江湖”了。15岁那年,朋友在大沙头做二手车喇叭的生意,他就跟着一起学,之后自己当上了老板。“如果没有来大沙头这个机遇,像我这种没读过书,没有文化的人,都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受穷呢!”对于和自己一起成长的大沙头,黄先生感觉到十分恋恋不舍:“要搬了,要搬了……”

  平民情结

  西贡美食 一种生活质感

  在大沙头旧货市场的重重包围中,西贡食街却成了广州的一块饮食金字招牌,多位见证了西贡食街繁华的市民表示,这正折射了广州作为一个平民城市的亲近和包容性。

  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西贡食街曾经很出名,许多外地游客常常奔着这个招牌而去,看到外表无华的店铺,常常又以为跑错地方。

  西贡食街最主要的招牌就是海鲜,保留了最传统的粤式海鲜烹饪方法。在这里,食客们尽管持螯把酒,兴尽而归。多位市民表示,在西贡食街这样的场合,才是体会到市民城市的真实夜色。

  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认为,广州是平民城市,只要是价廉物美,就不怕无人喝彩。在广州,吃饭的功能和上海完全不同,吃饭不是为了展示,而是更注重于吃这个本身。因此,在广州,只要是有好吃的地方,穷人和富人是不被分隔开的。

  沈宏非一直在强调生活质感这个概念,在地价低、人流旺的地段开设西贡食街这样的食铺,是增加城市生活质感的有效方式,也是解释为什么西贡食街能够长时间存在的原因。

  A36-A37版统筹:本报记者 范春柏 李艳

  采写:本报记者 刘荣 彭科 郑小敏 实习生 吴旦颖 王索妮 刘颖婷 卢业妮 冼文欣 陈艳

  摄影:本报记者 谭伟山 许冰 实习生 陈伟彬 林伟祥

  寻宝图

  制图/吴山

  (图表略,详见报)

  图:

  老照片

  1997年,市场刚开业时,700余平方米的场地一半铺位无人问津。

  1998年,旧货市场临时档口,现在这些早已拆掉。

  年过九旬的老将军坐在轮椅上来逛旧货市场,他在这里淘旧表已有五六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