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车集体预热“十一”旺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09:30 南方日报

  20余新品“乱花渐欲迷人眼”,众多厂商“山雨欲来风满楼”

  新车集体预热“十一”旺季

  今年7-8月作为传统的车市销售淡季,丝毫没有影响汽车厂商的心情。裹挟着上半年销售旺季的热情,国内汽车厂商从7月中下旬开始新一轮车市布局,迎战9-10月尤其是国庆

销售旺季的“档期”。目前发布的新车之多,让购车一族颇感“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种情形在去年同期却是不敢想象的——去年7-8月车市受寒流袭击,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的氛围之中,消费者更是把口袋捂得紧紧的,持币待购的程度不断加剧。目前,汽车厂商则异常忙碌。他们已经把国庆“黄金周“的过招时间,提前到了这个传统“淡夏”。

  车市淡季新车“模拟对撞”

  今日,东风日产颐达两厢版——骐达上市。目前,三厢颐达在市场颇受青睐,需要“落订”等车。骐达上市将以颐达的口碑进一步启动两厢车的热潮。而在本周二,另一款两厢车——上海通用“全球首发”的量产车AVEO乐骋也正式开始在各地接受消费者预订,预计两个月后才能提到现车,发布时间比上市早了近两个月。上海通用抢先发布乐骋的举动,明显是“先声夺人”,让消费者在销售旺季“出手”前领略其风采。两款两厢车同时在一周内发布,在传统淡季难得一见。

  从下周一开始,长安福特预热多时的福克斯也开始接受消费者预订。长安福特从上海车展开始不停地在为福克斯造势,目前正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大行“文化营销”的策略,冲刺“十一”销售“档期”。而东风悦达起亚的赛拉图已经从本月20日开始接受预订,该车选在8月18日上市,刚好“掐准”9月销售旺季来临的良机。福克斯与赛拉图虽然所对应的细分市场有所不同,但针对的都是中级车市场,它们在淡季已经提前擦出了“火花”。

  在中高档轿车市场,新车也出现“对对碰”局面。3个月后才上市的锐志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展之后,本周正式亮相广州,消费者9月可以正式预订。中高级车市销售冠军雅阁也将在近期出招,向市场投放颇具竞争力的手动挡,只售19.98万元。而在上半年“失意”车市的蒙迪欧也开始“拆招”,在本月中旬率先推出2.0自动挡精英版。

  “十一”将成消费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上半年并不显眼的汽车企业,也在这个淡季迫不及待地“秀“出其营销行动。其中,沉寂多时的南京菲亚特在前日推出05款新车,涉及全系列共12款车型。千里马在本周推出新品。而哈飞赛豹也正式在广州上市。

  同时,吉利、华普多款新品也在7月亮相。最新消息称,华晨汽车原定将在年底推出中华的换代车型骏捷(M2)有可能提前至9月份上市。“现在新车上市的情景颇像2004年春节前车市旺季的一幕。”一位经销商在丰田锐志巡展现场如此向记者描述目前新车“抢闸”的局面。当时,国内车市一片欣欣向荣,上市的新车之多让购车一族感到欣喜而又无所适从。

  这种景象在这个夏日淡季又再次展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下月中旬开始到“十一”黄金周,消费者就能在各地经销商处亲身体验乐骋、福克斯、赛拉图、锐志、骐达、雅阁手动挡等超过20款新车。

  本报记者 乐国星

  市场反应

  厂商笑对下半年车市

  新车提前亮相能否让下半年车市继续“艳阳高照”?上海通用市场营销总监孙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与往年不同,目前新车上市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已经感受不出来。国家统计局有关分析认为,新车效应已经处于边际递减状态,新车不再“风光无限”。

  但不容忽视的是,新车上市后往往能够拉低竞争车型的价格。这对于准备“出手”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广州一位经销商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汽车价格将不再像上半年那样坚挺。由于要完成销量目标,厂家和经销商将更多利用降价手段来促销。事实上,从7月初开始,不少畅销品牌已经出现了经销商降价的情况。随着“十一”临近,这股价格战的硝烟将越来越浓烈。

  不少厂家都对“十一”黄金周乃至下半年车市充满信心,这从一汽丰田、天津一汽、神龙等企业调高目标销量中可见一斑。一汽丰田副总经理董海洋向记者表示,国内车市已经度过痛苦时期,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他认为,在未来销售旺季到来之时,随着新车的增多,国内车市价格战将在局部发生,但不会再出现去年同期那种破坏性的紊乱局面。

  乐国星

  图:

  与中级车销量冠军伊兰特处于同一平台的赛拉图将于下月中旬上市。 侯小军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