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车市应防“降”令智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09:30 南方日报

  每周评论

  下半年车市新车吵闹着次第登场,有的已经“降生”,有的则尚未“分娩”。以前一款新车在上市之前,绝不透露价格甚至名号,如今则是主动自报家门,将一切公之于众。无他,新车效应失灵,到市场提前报到,占个位而已。于是,关于下半年价格大战何时到来的讨论此起彼伏,大有“降”令智昏的苗头。

  且不说这是一种不可能有明确结果的讨论,车市上的价格波动本身就是市场竞争的常态,甚至消费者与经销商讨价还价的现象也是人所共知。这也是有时候厂家正式降价的幅度,还不如降价前经销商让利幅度大的原因。谁都清楚车价下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一“降”千里的期待早已是昨日黄花,在车市渐渐走向成熟的当下,让主流车型们大刀阔斧地“自残”,已经有点儿近乎痴人说梦。

  今年上半年车市部分车型价格不降反升的现象让一些消费者无法理解,持币了几个月等到的居然是多花三五千元买车。一些实力较强、营销手段较好的经销商则偷笑不止,不想买的降了还想等,想买的不降也要买。只要市场潜力在,车就一定卖得动。

  之所以说车市应防“降”令智昏,首先是对生产厂家而言。下半年新车层出不穷,部分消费者追新的习惯必然会被吸引过去,老车型面临的竞争局面不言自明。这就需要厂家认真对待消费者的需求,不要糊里糊涂地一“降”了之。市场上以降价名义偷减配置的做法,已经让一些厂家在消费者面前诚信度减低。如此降价带来的负面效应,令厂家、商家大吃苦头。与其玩弄花拳绣腿,不如做些真工夫,老老实实抓管理、降成本,切切实实地降价,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期待降价以至“降”令智昏的消费者也不乏其人。如果你已经有一个购车截止期限,只要在期限内成为有车一族,就无所谓持币待购,毕竟购车属于大宗消费范畴。但如果因为车市上价格的变动让你将截止期限一推再推,任何有关降价的蛛丝马迹都让你魂牵梦系,称为“智昏”应该并不为过。一句话,先买者必然比后买者价高,不单是国内市场,就算是熟透的欧美市场也不例外。但后买者左等右等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不是钱能买来的了。

  各位以为然否?

  侯小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