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飘移”代表汽车文化? 秋名山外的“飘移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0:13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部日本漫画改编的电影《头文字D》,使得“改装车”和“飘移” 技术成为国内最新的热词,秋名山道也成为“飘移”的圣地。

  而在拓海之前,中国就有了尚在雏形中的“飘移族”

  深夜,某仓库外的广场,一辆辆从外形和声音上都被改得像“怪兽”一样的战车,慢慢聚集,炫目的车灯和震耳的汽车音响淹没了整个广场,在商量好赛车路线和比赛方式之后,车辆各自发动,一般只会有四五辆甚至更少的车参加,没有参赛的车手将自己的座驾停在已经选好的赛道(实际上就是一段街道或公路)的各个出入口,将道路封死。

  比赛开始……

  一场赛车一般在短短几分钟内结束,胜者常常能获得赌金、车友的敬意、美女的倾慕、更多的挑战书……而这样的赛车活动,也随时受到警察的“关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有人用电台监听着警察的动向,一发现警察,大家驾车四散奔逃。

  这段街头飙车场面,在欧美、日本,屡见不鲜,甚至被看成是国家汽车文化的一部分,比如美国人喜欢直线竞速,而在欧洲和日本则讲究驾车技巧。但在还不具备汽车文化的中国,公路飙车不仅违法,也被认为是令人生厌的行为。

  “飘移”代表汽车文化?

  因为一套日本漫画、一部动画片和一部电影,让很多不同年龄的中国人知道了“飘移”(Drifting)这个专用的赛车术语。飘移技术最早缘自欧洲二战时候的赛车中,就有车手运用这种动作。如今,飘移是拉力车手必须掌握的技术动作。

  很多赛车手认为《头文字D》电影里的飘移太一带而过,会让人对这个技术产生误解。

  而这个原著为漫画故事的电影确实有现实生活的原型,日本有一位叫土屋圭市的飘移王,电影里描述的挂沟飘、手刹、四驱、后驱……看似特别神的技术,都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在车里放一杯水,来练习过弯车辆的稳定性。

  北京极速车队车手朱晓东一直不赞成用文字去描写飘移的技术动作,在介绍的所有“飘”的动作中,只有在拉力赛中一个叫“斯坎迪娜维亚”的动作,能让人多少有点概念:“如过左弯,降挡刹车减速后,入弯前往右边打一个反方向的动作,车身侧过来以后再向左打,靠甩动的力量,把车甩起来,再打反向轮……看明白了吗?”

  “飘移非常非常专业,不是拿辆车就能飘的,要改好多好多东西,包括行车电脑、引擎、差速锁……改完车才能转起来。”朱晓东很着急地向记者解释:“国内大多是前驱车,而做飘移需要用后驱车,好的轿车虽然有后驱车,但太重,根本转不起来。”他认为国内媒体很多写的不对,误导了很多人。

  “另外飘移特别毁车,用没有改装过的车随便去飘,是非常危险的。引擎吸进空气以后,需要经过电脑运算配比后燃烧,飘移时有很大的动力,但是速度都不快,喷了那么多油,并且都是在一二挡的高转速下,吸进的空气不足以来散热,发动机很容易就爆了。”

  作为汽车运动的一项表演节目,飘移还包括很多花式,这方面少有人会玩。在日本,每个月都有“D1”大赛,即飘移大赛,全部都是后驱车、四五匹马力以上的。很多专业或业余的车手参加。表演的节目有:越野摩托在空中飞越,底下十几辆车在转(飘移);两辆车在弯道里飘移追逐;直线上6辆车对飘,中间站着模特,车从模特身边擦过去……

  朱晓东一直对这种玩飘移法很迷恋,家里那辆1995年花40万买的,前置6缸引擎、单突轮轴、2.4排量的尼桑“蓝帝马”,就是后驱轿车。朱晓东打算从日本订引擎、波箱、避震……再花十多万把它改成飘移车。“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人真正玩飘移,我明年年初会在北京做表演,推广汽车文化。”他说。

  “飞街族”在流行

  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具备欧美、日本的汽车文化,如果一提到在马路上飙车,通常都会让人想到那些装了很大的尾翼、改装后粗得像是能烤肉的排气管,“横冲直撞”的廉价改装车,或者是驾驶员在马路上互相斗气的举动,不然就是半夜起床上卫生间都能听到的街上那不寻常的轰鸣声。

  在银行工作的王琦今年22岁,去年6月刚拿到驾照,9月30日就花了近14万元买了一辆伊兰特,一过完国庆长假就迫不及待地把车送进了改装店,花13万元进行了改装。“现在动力比以前好多了,尤其在提速上。”王琦有些得意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买车前我就想着必须改了,我在车市转了两个月,就看哪种车改出来有那种效果,改得好看,又能面目全非。”

  通常在周末,王琦都会约自己在改装店认识的朋友,驾车去郊外玩,常常就地来场比赛,如果碰到谁的车刚刚换了新的零件,就非得分个胜负。

  因为家住昌平,上下班回家时,正好经过一段八达岭高速路,那成了王琦最理想的飙车场地。从昌平开到北太平庄,他一般花费15分钟,时速在140~150公里之间;除了自娱自乐,和别的车一争高下,也成了他飙车的诱因。

  王琦在车上装了20个灯,全部打开车看起来就像一枚飞碟,恰好他又最喜欢在晚上开车,“我的车回头率是300%。”王琦说。

  有一天,一辆军牌的帕萨特在旁边看王琦的车,以很慢的速度通过,再超到王的前面,等王反超之后,军车又压在王前面。这种有点挑衅的行为激起了王琦的愤怒,他加速、超过军车,军车不服,再超王琦……结果一场赛车就此展开,这种“战斗”常会以任何一方到达高速路出口后结束。王琦说,这种事他三两天就会遇到一桩。

  这种在公路上飙车的行为,被称为“飞街”。北京极速车队车手朱晓东曾经也是飞街族,他对本刊说:“在街上‘飞街’的时候其实是很讲究的,有很多规矩。”比如,钻空档时要为别人考虑,要给被超的车留一个行车量;在高速上飞的时候,不能走辅道,必须在主道上车钻车,而且不能挤到别人的车,不能因为你在飞车,而危及到他人的安全;不能逆向走车;总之在公路上只需要证明你的技术好,但不能显示你狂妄。

  除了少数被称为“地下赛车”的带有赌博性质的马路飙车外,很多“飞街”并不是约好的,只要有人不打灯切换行车路线,吓到了被超的车主,被吓的心情不好时非要报复,就可能去别你一下,再找个多弯的地方看谁能把谁甩得远远的,然后获胜的车慢慢地开,志得意满地看着被它赢的车从眼前过。

  “飞街族”的违章照片不断地出现在网上,这让他们也不断想办法应付:比如带一贴膏药,上高速时贴在后车牌上;用牌照锁锁住后车牌,随时可以拿下来等等,或是直接开到150公里/时以上,让探头拍下来的照片是虚的等等。

  从公路“飘”进赛场

  7月16~17日,北京金港国际赛道成了车手和车迷聚集的地方,在这举行的亚洲赛车节,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汽车赛事。

  不少职业赛车手,就是在接触了真正的赛车运动后,从公路转向赛场的。和朱晓东一样,目前效力于北京瑞思车队的张轩、张宇明都是有这种经历的车手。

  今年24岁的张宇明以前一直在做IT,现在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赛车上了。在19岁买了自己的夏利车以后,就常常和朋友一起邀约到山路上竞赛,这种竞赛被他们称为“一种技术上的交流”,常常是切磋“这个弯你用多少的速度能过去,我为什么不能”之类的技巧。

  “那时候是一种很盲目的状态,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觉得赛车运动离自己很远,高高在上。”张宇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03年参加了短短3天的赛车手培训后,张宇明才明白什么是赛车:“它是一个非常安全、系统、高层次的运动,不是买辆车随便改改就能参加比赛了,和你的修养、素质、智商都有关。”这也是很多有“飞街”经验的车手的体会。

  但也不是每一位喜欢飙车的人都有希望成为车手。这项运动在汽车工业很不发达的中国,发展得还很困难,毕竟高额的资金投入,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

  目前有很多车队在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中汽联)举办的授权下,举办了赛车手培训班,交四五千元钱,通过考试,就能拿到中汽联颁发的D级临时驾照(赛车最初级的驾照),如果肯花2000元左右的报名和租车费用,就能参加全国短道比赛——但这仅仅是开始。

  朱晓东说:“在参加POLO杯(那场比赛让他成名)前,我为了多练车,一个月就扔进了5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力负担这项运动的费用。

  而对于国内仅有的10支职业车队来说,无法拉到赞助的窘境已经很久了。

  车队用钱的地方很多。比赛用车买来后,需要彻底改装:底盘强化、避震、簧的调校、刹车系统、刹车的油泵、原油箱改为直吸式油箱、引擎、缸盖、活塞压缩比、防滚架、自动灭火器……所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都要改,就连惟一要保留的外壳也要把原产焊点全部重焊一遍,再加焊几十万个焊点以加固车身,改装赛车的费用高的超过百万元。

  今年到现在为止,朱晓东效力的极速车队的3辆车,每辆车已经平均花了40万元。“零件只能进口,有时候为了省钱,都到了去走私的地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赛车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加上车队的维护、车队的宣传,和意外事故等等,今年已经有3支车队因为无财力支撑而退出了比赛。

  刚满20岁的张轩在回首自己短短4个月的“飞街”经历时表示,幸好较早地接触到了真正的赛车运动,“师傅告诉我:你车安全了是一个1,你的车快是0、操控好是0,如果没有安全,有再多0也是虚的。”

  所有接受采访的赛车手,都表示,自从当上赛车手后,反而在马路上开得慢了,因为自己知道什么场所开快车是安全的,“接触了赛车运动,才感受到真正的汽车文化,就觉得自己(飞街)什么都不是了。”朱晓东说。

  一个好的汽车文化的形成不仅需要成熟的汽车工业,也需要国内赛车运动的兴旺,及对赛车运动的正确对待和引导。“飞街族”从公路开进赛场还有很长的路要“飙”。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唐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