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说中国制造——一个策划经理的手记(20)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3:21 人民网 |
前些时候读《环球企业家》的“反传统智慧”,拜读了项文先生的“别去关注规模大小”,文中对全球传媒大亨——74岁的默多克和82岁的雷石东两位巨子在传媒战略之间的分歧做了探讨。结论是,媒体公司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业务模型,规模大小并非衡量的唯一标准。项文撰文的倾向是雷石东的有效增长、个性发展,而不是默多克的“大即是美”。 在笔者继续发言之前,我们先看看“赢”究竟是什么?——笔者由衷感叹古人造字之 高屋建瓴,把“赢”字拆开,你会看到五个字:亡、口、月、贝、凡。五个字,支撑起了“赢”的一切内涵。没有好的品牌口碑,缺乏每天每月每年做事的专注与执着,缺乏把平凡的事做实、做深、做精的精神,没有合理的资本积累和技术沉淀,那么“赢”就没有基础,只剩下最后的“亡”而已。因此,赢什么、怎么赢、靠什么赢、如何长久地赢,摆在了中国企业每个决策者面前。直到今天我们才觉悟到,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终于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中国企业陷入了双重困局,一方面在制造业的价值链中只拿着微薄的加工费,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家生产低级工业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污染”(潘岳语)。难怪著名环保问题专家梁从戒发出了如此的感叹:我们把做好的美味端上世界餐桌,让外国人享用,却把做饭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留在了自己的厨房,留在了自己的泔水桶里。中国制造业应扪心自问,我们今天到底赢来了什么,给子孙后代赢了什么?中国制造业利润困局的背后,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多少人想过企业还有国家使命?有多少企业赢得了过去,真正赢得了今天,又能赢得未来? 可以说中国家电业是目前市场竞争最充分的行业之一,几乎没有比中国家电业更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了。但是中国家电业走到今天,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到了刻不容缓的“解决地带”。如果说,20多年来我们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推动了中国家电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么今天我们是否汲取了失败的教训?是否避免了重蹈覆辙?中国家电业如何赢得未来,这应该是我们最关注的。在产业价值链中,我们的制造业一直是中间大、两头小;而外国企业的增值比率中,营销占到30%,研发占到40%,采购占5%,制造只占10%,分销占5%,服务占10%,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缺乏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而不少企业已经满足于这个10%,言外之意:没有这10%,我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思路决定出路,这也是中国制造业难以摆脱持久地赢下去的最大困惑。 许多企业领袖苦思冥想的就是怎样“赢”?赢在何方?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是否真正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模式或者一个可靠的战略寂寞专注地去做下去呢?是否真正思考了“赢”包含的诸个要素?是否把做企业放在全球经济环境下来运营了?是否看重“亡”的背后与代价?微软离倒闭只有18个月;任正非十年来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华为也没有成功,只有成长;每一个人是否体验了对生命存在的渴望? 我认为,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问题近期内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资金的问题,更不是所谓的流程管理,而是营销的问题。同样的产品,因为我们缺乏科学的战略营销,所以卖不过宝马、奔驰、欧宝,赚不过微软、宝姿、白兰地;因为我们营销急功近利,透支了产品未来的消费潜力和知名度、美誉度的内涵,而承受、品尝着因透支资源和市场酿成的苦果。也有不少企业过分看重做规模,过分照顾创政绩,做一天算一天,把营销的技巧和营销造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却发现营销的这块短板是越补越短,可投入的资源日渐匮乏,从而把企业推向不断透支、不断败阵、不断投入的恶性循环。 记得索尼CEO出井伸之在《对话》节目中说过一句话:日本企业之所以衰退,是日本企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金增长中,被成功迷失了。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被“世界工厂”迷失?我们是不是还沉浸在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喜悦中?欣喜的是,中国制造业已经从做OEM订单中学习到了宝贵的经验,电子、家电、汽车业也崭露出类似的发展趋势,也“让跨国企业感到这种威胁与追逐正在提升中国制造的内涵”。可以预见,中国制造业在尝尽了苦头,走多了弯路,摘去笼罩在眼前的光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必将找到持续赢下去的秘笈——那就是合作、价值与共赢;只有合作,才能不断锻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价值,企业才能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源源不断地获取充足的新鲜血液;只有着眼于未来,让价值链上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分子获得增长与满足,真正肩负起企业的国家使命,企业才能真正随机应变,健康地生存、发展下去。 中国制造业要赢得未来,摆脱目前的困局,除了继续秉承“制造业的根本在于做好产品”,重要的是要尽快摆脱核心技术的“短腿走路”,投资专注于技术研发,借力打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价能力。除此之外,更要学会抢占高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用口碑和价值来还原中国制造业,从而使“世界工厂”向“价值磁场”转变而变得名副其实。 作者:于清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