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报道:北京友谊商店成宁静的港湾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5:20 新华网 |
英国《泰晤士报》25日刊登记者简·麦卡特尼的报道:北京友谊商店成宁静的港湾。 你在这家商场里转来转去,整层楼可能见不到一个人影。 你对着墙上的貂皮大衣耸耸肩,不用担心售货员会打断你的美梦。 在食品区域,当你从金属货架上拎起积满灰尘的商品时,你的手指会变成灰白色。收款台前排长队的景象已经很久很久没出现了。这就是友谊商店。在中国公有制的全盛时期,这里汇聚了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只有在这里,驻京外宾才能买到中国普通百姓无法买到的西方商品。 对访华的各国领导人来说,逛一逛友谊商店几乎成为一种惯例。我曾看到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丹尼尔·奥尔特加及其美丽的妻子在这里购买了数十米闪闪发光的丝绸。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曾深夜到这儿享用“31种美国风味冰淇淋”。 友谊商店曾是唯一出售现烤面包的店铺。有经验的外国人知道,要想买到法国长棍面包,必须在上午10时之前开始排队。 西红柿、柠檬等许多外面没有卖的商品摆在友谊商店的食品货架上。这里销售的绿茶、茅台以及羊绒衫,在首都其它地方也无从购买。商店里仅有的中国人是那些售货员。北京居民会和外国人交朋友,以便弄到牙膏或进口巧克力。 如今,中国消费者涌进了沃尔玛、宜家和家乐福。友谊商店成了被遗忘的历史遗迹。顾客不见了,但其余一切都没有改变。售货员还是原来那副神情。在一切归国家所有、收入稳定、工作终生不变、卖货不卖货一个样的年代,这副神情随处可见。他们依然不屑一顾地说“没有”。这让人想起改革前在所有商店、酒店和车站都能听到的那些话语。一块锦缎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可以用它做窗帘。一看价格,我大吃一惊:比附近市场贵30%。友谊商店仍是国有企业。 20世纪80年代,我来这里是为了购买其它地方买不到的商品。但如今,这个商店在我的生活中发挥着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作用。这里没有现代中国的浮华和喧闹,没有死磨硬泡的推销。 在这个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这里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我匆匆穿过街道,挣脱兜售盗版DVD的商贩,在玉器、茶壶和刺绣手帕之间找到了避难所。在这里,没有人向我兜售商品。毫无疑问,我很快会重新走到外面,抛弃故作庄重的过去,投身于属于未来的混乱之中。(完)(来源:参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