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病房中的父亲——杨业功儿媳日记摘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5:3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 题:病房中的父亲——杨业功儿媳日记摘抄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 张选杰 李国利)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病重住院期间,儿媳佟欣一直陪伴在他身旁。她用日记记述了父亲与疾病顽强抗争,以及为导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读了让人深深震撼。记者将她的日记摘抄如下:

  2003年11月10日

  今天早晨,我们抵达上海。其他人见我们一家人团聚,都主动撤出了病房。我们一家人默默无语,只能听见电视机的声音。不知何时,父亲的泪水滑过脸颊,母亲抽出一张面巾纸为他拭去,我装作没看到这一幕转身出了门,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我擦干眼泪再返病房时,父亲的情绪好多了。他交待我们的第一件事是:“你们住宿、吃饭的账要自己结,带钱了没有?不够我包里还有一些。也要不了多少钱,每人一天10块钱伙食费够了吧?一个月也就千把块钱。”我们认真听着,都顺着他的意思往下说,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上海,每人每天10块钱的伙食费肯定不够,然而我们也知道父亲这番话的更深含义,他是在提醒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

  2003年11月11日

  明天,父亲就要做手术了,他提出要理个发,但由于输着一袋子液体实在不方便到理发店去,就把理发师请到了病房,父亲还特意交待要给理发师50元钱。理完发后,父亲把我们叫到一起,强调了三件事:一是手术不论出现任何意外,都不许找医院任何麻烦;二是家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任何礼品和现金;三是告诉基地的同志们不要来看他,工作好就是对他的最好的探望。

  2003年11月25日

  父亲在重症监护室呆了十几天,在此之前,他从未休息过这么长时间,每年的假期对他来说都如同虚设,一下子让他闲下来,而且又是带着诸多痛苦,我想父亲肯定有些不适应了。

  今天,父亲终于转到了普通病房,我来看他。父亲说在床上躺着的滋味真难受,让波涛(杨业功的儿子,记者注)找个笔记本电脑,他想写点东西。波涛对我说,都啥时候了,父亲还惦记着他的述职报告。

  2003年11月26日

  这两天,父亲的精神稍有好转,他就开始打电话询问部队的建设情况,询问营区的路有没有修好,路灯有没有装好,健身器材有没有安排到位等。

  今天,部队后勤部王庆栓副部长带着图纸来上海看他。王副部长了解他的为人,如果单独为了看他,父亲肯定是不会高兴的,但是带着图纸来就大不一样了。在病房里,他们反反复复地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谈起工作来,父亲根本不像是个病人。

  临走时,王庆栓要留点钱给他,父亲坚决不收。王庆栓离开病房后擦着眼泪说,多好的老首长呀!我听了也哭了。

  2003年11月27日

  今天,父亲把母亲以及其他的随行人员都撵走了。他的理由是他的手术已经做完,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他还说母亲的工作在党校,不能给单位找麻烦。他也对我和波涛说:“过几天,你们俩也回去,只留小郑(杨业功的司机,记者注)和小何(基地医院医生,记者注)就够了。”

  母亲是没有办法才回去的,看得出来,她并不想走,只是为了不让父亲生气才回去的。

  2003年12月10日

  父亲输液量在逐渐减少,尽管他自己感觉食欲较手术之前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但他还是坚持多吃东西,想通过食疗来尽快恢复身体,争取在术后一个月的时候重新回到他的工作岗位上。

  父亲的这一想法遭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反对,因为大家都想让他恢复得好一些,不想让他再因工作的劳累而影响身体的恢复,况且他身体的状况也不允许。

  在我们的劝说下,父亲无奈地同意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再调养一个月。他写了一首诗,“窗外隐现楼外楼,室内病床使人愁。何日赢得持久战,生活工作都自由。”看来,父亲还是放不下基地的事,总是想回去工作。可是,父亲他并不知道,他已经时日无多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