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视:娱乐精神商业至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6:43 新京报 | ||||||||
台湾的电视是商业化下的产物,它的发展因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现象:偶像剧的成功到泛滥,娱乐低俗化之风的盛行。在台湾的本土市场中,电视剧的跟风现象和恶性竞争,综艺节目的开放程度和消费方式,都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本身的现状,而是由其透视出的整个台湾的媒体环境。 2001年,由可米公司女制作人柴智屏推出的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异军突起,迅 速掀起新偶像狂潮。标志着台湾偶像剧时代的到来。它改编自日本畅销漫画,它的轰动是整个电视市场始料未及的。此后,台湾的电视剧产业发展就有目共睹。在告别琼瑶时代后,偶像剧占领了整个台湾市场,这些作品大多画面精良、演员养眼,故事情节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战神》、《撞球小子》、《斗鱼》、《海豚弯恋人》、《爱情魔戒》等的出炉和成功,让台湾人知道他们可以打造出精美的电视剧,夺回韩剧日剧的市场份额。 但除了偶像剧之外,我们对台湾的电视剧似乎一无所知。其实滋养台湾电视剧生长的文化土壤成分是复杂的:原住民文化,外来文化。 这些文化构成了台湾文化的基本形态,但在此成长起来的电视剧却是营养不良,结构失调的。电视剧在内容上单薄的选择,根本不能代表和反映台湾的文化。事实上,从数年来的发展来看,除了偶像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之外,台湾电视剧在题材和内涵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目前,台湾电视剧致力于发展偶像剧,并在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当观众对老套的故事厌倦,对偶像的面孔麻木的时候,台湾的电视制作人是否会想到,还可以挖掘本土化的题材呢。那些街头巷尾的故事,比极度简化的偶像剧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台湾娱乐节目经过四十多年的市场培育,从最初的戏剧模仿,文艺表演,小型表演剧和艺人客串到今天形成一种以大型益智活动以及脱口秀为主,表演为辅的演艺人员族群模式。这套成熟的形式在近几年获得了较高的收视,某些栏目的创意也为内地某些栏目借鉴,同样获得了成功。吴宗宪、张小燕和他们的派系家族曾经成功带动了整个集体娱乐狂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民众对电视娱乐品位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是否会成为自娱自乐的孤独的舞蹈者? 台湾综艺节目中也有一些取得不俗的成绩,典型代表就是《康熙来了》。即使如此,由于本土娱乐圈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一种新的风格会受到多久的追捧,这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如今话题越来越开放、甚至被称作低俗的台湾艺界,会走向何方。不过,不论是否真的低俗,我们必须承认,台湾的艺人曾经用他们的汗水,制作出了若干年之后也能让后辈笑声不止的节目。 无可否认,许多数字可以证明台湾电视取得的成绩。但台湾电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饱受恶性竞争之害:电视人首先要让自己在这竞争中存活下来,其次才会考虑到,他们的电视,到底带给了观众什么。 □刘若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