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泉州“瞄上”台湾产业转移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7:45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邱云峰

  本报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深,科技发展推动了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掀起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撰文建议,泉州应找准泉台两地产业互补优势,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作为主攻方向。

  【现状】

  引进台资还需加力

  2000年以来,台湾地区掀起新一轮赴大陆投资热潮,投资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电子、石化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投资领域也由生产制造扩大到采购、研发、销售等领域。产业转移出现了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后带来配套企业,配套企业完善后又引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搬迁的势头。

  除长三角、珠三角成为台企投资的重点以外,泉州市与福州、厦门等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在引资方面,福州、厦门市已分别形成东南汽车、金龙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戴尔、厦华、冠捷、中华映管等电子20强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此。

  与上述两城市相比,泉州市引资数量虽逐年上升,但投资的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纺织服装、鞋业、包袋、建材等产业占到80%以上。此外,由于泉州市历史形成的基础产业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等现实状况,大型企业集团鲜有入驻。根据2004年我省22家外企入围“中国外企500强”的名单,其中厦门13家、福州5家、漳州和莆田各2家,但泉州市无一企业入围。

  今年由于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协办的惠安台商创业基地招商进展顺利,“以台引台”效果显著,利用台资才扭转了多年持续下滑的局面。

  【对策】

  承接台湾产业转移

  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析,泉州与台湾的产业发展轨迹十分相似,都是从纺织、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向电子、石化、机械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在产业发展时间上,泉台两地正好错开,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正值泉州市鞋业、纺织等传统产业起步,在台湾则是传统产业成熟、外迁时期。当前,泉州市正着力于传统产业高端化,培育电子、信息、石化等新兴产业,又正逢台湾相关产业外迁的难得机遇。

  据悉,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在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但受制于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的不断提高,正呈外迁趋势。该份报告建议,泉州市应多加关注台湾第三波产业转移和大型骨干企业外移的动态,通过官方、民间的多种渠道与当地的行业协会联系,构筑两岸信息交流、技术合作的平台。

  按泉州产业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出口加工区和正在申请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洛秀组团),将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泉州将发挥湄洲湾南岸深水港优势和临港工业的功能,承接台湾机械、石化等产业的转移;发挥晋江水系、及安溪、永春、德化等自然资源优势,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承接台湾现代农业技术。

  【趋势】

  制造业将由轻转重

  对泉州市产业的升级,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认为,可以由轻型制造业适度转向重型制造业。

  在石化产业上,以福炼一体化项目启动的时机,建立石化原材料和塑胶原料的生产合作平台,吸引台湾南亚、华塑集团、奇美等大型台湾化工企业前来泉州市投资。最终打造以油品、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树脂及其合成材料深加工的产值超千亿石化产业集群。

  在汽车产业上,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工业园为核心,与中心市区江南新区连片发展,发挥汽车生产配套优势,建设以汽车整车组装、零配件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大型汽车配件产业群。

  在船舶制造业方面,抓住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斗尾大型修造船项目为龙头,积极推动国内外船舶大集团来泉投资,在湄洲湾沿岸发展船舶配件、零部件、船用材料及相关服务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