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8:00 新京报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敖幼祥对台湾漫画的前景有些担心,对现在的文化风气也有些忧虑。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从敖幼祥的《乌龙院》开始,四格漫画成为台湾漫画的主流,不过现在这种形式正在失去活力。事实上整个漫画界都在反思,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2004年,蔡志忠带着女儿蔡欣怡一同来内地做宣传的时候,记者问她最喜欢的台湾漫画家是谁,蔡欣怡回答是“幾米”。我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同她那般年纪的时候,一度每天都在狂热模仿蔡志忠的漫画中度过,而当年蔡志忠漫画在内地的盛行,甚至被认为是引发了“读图时代”的到来。

  蔡志忠第一次来北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沈昌文把三联惟一一辆吉普车借给了他,然后自己骑着自行车跑来跑去。沈昌文高兴地对他说:“经过三联书店近百名员工的努力,终于不再赔钱了,这一年,我们大概能赚到五万块钱。”而那时蔡志忠一周就能赚五万块钱。蔡志忠当时就表示,他可以让三联书店出得起书。可是,三联书店刚刚推出蔡志忠漫画时却遭到不少非议,有个顺口溜说三联书店改弦易辙,开始“炒菜(蔡志忠)淘金(金庸)”。后来,三联书店出了许多书,还盖了大楼,很多人说那幢楼的一半是蔡志忠给盖的。

  紧接着,朱德庸、幾米以席卷之势占领了内地的漫画市场,有点名气的刊物不是在连载朱德庸的漫画,就是正在计划联系朱德庸谈版权合作;而幾米的绘本在销量惊人的同时,迅速地培养出了一批徒子徒孙,一些新生代漫画人的作品从绘画风格到配图的文字都完全照搬自幾米。

  我们很容易误会,以为第一个进入内地市场的蔡志忠是台湾漫画界的鼻祖,而将描绘现代社会题材的朱德庸、幾米、敖幼祥、萧言中等看作是后起之秀。其实除了幾米之外,目前正在内地流行的这些漫画家早在80年代初期就风靡台湾了,前些年我们几乎人手一本《双响炮》,为其新鲜火辣赞叹不已,其实台湾人民在十几年前就看过了。

  1966年以后在台湾出生的漫画工作者也大多受到日本洗礼,接受比如手冢治虫的漫画表现手法。而台湾本土漫画的兴起则是源于1981年台湾报纸竞争的白热化,自从《中国时报》连载《乌龙院》,导致四格漫画的前景看好,各大报纷纷采用,于是那个时期走红了一批漫画作者:COCO、老琼、朱德庸、渔夫、蔡志忠……萧言中的《丛从赤子心》更是一副进军国际市场的架势。

  2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依然拥有名气的漫画人会怀念那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起初他们都还年轻,而且是从一个曾经压抑太久的艰难时期里走过来,生命突然有了绽放的空间,因此每一个都鲜明夺目,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

  可是在他们变成资深漫画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日本漫画在台湾的稳步成长。台湾出版的日本漫画,几乎成了日本漫画在台湾的缩小版。按照敖幼祥的说法,现在台湾的漫画种类很少,大部分是日本漫画,他说这种状况令他对台湾漫画感到绝望。

  实际上在追溯台湾漫画的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和内地革命时期一样,台湾早期的漫画也多是政治漫画或者是民族意识浓厚的漫画,揭露如贫富差距,物价飞涨,贪官污吏等,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渐渐地,漫画的政治功能式微,消遣娱乐的属性被加重,台湾漫画的成长也如同台湾文化和经济成长的过程一样,一路走来荆棘满布,却又是台湾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与变迁的缩影。

  □刘晋锋

  ■人物访谈

  敖幼祥:台湾完全迷失掉了

  台湾漫画的早期发展

  新京报:台湾漫画有根基吗?被称为“台湾漫画第一人”的王朝宗所画是中华传统题材的漫画。

  敖幼祥:其实我对王朝宗那些老一代的漫画家都不是很熟悉,台湾漫画有几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传承和发展。在蒋介石年代,整个台湾处于戒严状态,对文化出版都采取高压手段,画一幅漫画还要经过三道审查,漫画好像变成了毒蛇猛兽,出版社都不敢投资漫画。直到进入李登辉掌权的时期,文化才慢慢开放,但我们一开始学习的对象也是日本漫画。

  新京报:新生代漫画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敖幼祥:四格漫画也是随报业的兴盛而起,1981年各报纸的非新闻竞争白热化,从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连载我的《乌龙院》之后,四格漫画的前景看好,那时漫画对于报纸来说即使是花瓶,也是很重要的花瓶。然后其他报纸才开始挖掘本土漫画家,蔡志忠是继我之后被第二个挖掘出来的。我一开始也尝过苦头,有神秘人物审查我的漫画,一些本来可以第二个月出版的可能要拖个一年半载,心里觉得茫茫然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今天的读者不一样了

  新京报:你的成名作《乌龙院》至今还在连载,对比20年前有什么变化?

  敖幼祥:现在还是14-18岁的读者看我的漫画。但是当年看漫画的人长大了,他们做父母的时候对漫画不会排斥厌恶,作者和出版社也在混乱状况里摸索着成长起来了。第一本《乌龙院》出版的时候,出版社把它当成文字书来包装,后来卖了十几万本,把出版社也吓了一跳。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之处是,现在是10倍速时代,我们一个月出一本新书。当年没有网站,读者的消费选择少,现在小孩零用钱没有增加,但他还要买游戏光盘,因此只会买那些他们非常喜欢的漫画。

  新京报:为什么八十年代的台湾能出现许多风格各异的漫画家?

  敖幼祥:那个时代因为闷了很久,年轻的生命突然释放,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在漫画里,但是越到后来就越差,新一代的漫画人没有历练,他们的漫画作品都是从电脑里长出来的。

  台湾漫画未来堪忧

  新京报:台湾本土漫画家现状如何?

  敖幼祥:蔡志忠好像已经不怎么画了,朱德庸每年出一二本,幾米在创作,但是他的作品是绘本,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漫画。

  新京报:蔡志忠的漫画就体现出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但是现在他似乎在被淡忘?

  敖幼祥:因为台湾对中华文化保存得很完整,我们当年上学时要求每年参观一次故宫博物院,所以蔡志忠的漫画有传统文化基矗但现在台湾社会变化得让人触目惊心,日本文化已经完全侵入台湾人的生活里,他们听的看的用的都是日本产品,小孩子们取笔名都是用日本名字,画的漫画里人物穿的也是只在日本才有的制服。台湾完全迷失掉了。

  新京报:台湾漫画市场全都被日本漫画占领了吗?

  敖幼祥:现在台湾的漫画种类很少,大部分是日本漫画。蔡志忠画的传统史书的漫画,都是家长买回去给孩子看的,销量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一直上不去。这种状况并不是漫画家就可以去抵抗的。日本漫画有的是真的很好看,而且它有周边产品。台湾漫画很可惜,差一步就成功了。关键是没有可以带到商业销售的商品,台湾漫画迄今都没有制造出一个类似snoopy那样的明星。

  新京报:2003年,出版日本漫画的大然出版社垮了,这说明了什么?

  敖幼祥:说明日本漫画的读者也在下滑,因为现在小朋友选择太多了,零用钱又没有增加,他们会去网上免费下载游戏来玩。

  本报记者刘晋锋

  ■重要漫画家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城市漫画家朱德庸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代表作《麻辣双响炮》

  调侃婚姻、讥讽男人、嘲弄女人、糗尽两性关系、讪笑岳母大人……凡此种种饱含了“无奈哲学”,而这个拿着小刀辛辣剖析人性尤其是男女之情的男子就是朱德庸。这个人四岁就开始画画,25岁红透宝岛。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十年,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小资漫画家幾米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新作《小蝴蝶小披风》

  “又美好又孤独”是幾米作品中永恒的气息,读者总能从那些仿似梦呓般的文字与绘画中读出“人生无常”。他如此这般介绍自己:本名廖福彬,台北市人。天蝎座。吃素。已婚。有一个女儿。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十二年,现在在家工作。娱乐是创作,工作是带小孩,最喜欢的事是与人聊天……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另类漫画家萧言中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代表作《童话短路》

  朱德庸曾把萧言中称为是一个最不务正业的漫画家。因为,萧言中除了画漫画,涉猎的领域还特别广:导演过舞台剧,和陈升搭档唱过歌,眼下又准备打造一个“东方的迪斯尼”。萧言中自19岁起成为台湾报纸上连载单幅漫画的第一人,作品包括《童话短路》、《整形BAR》、《笨贼一箩筐》等,至今出版有20余种漫画书,还参与过19部著名戏剧或舞台剧的编剧及演出,以及6年的电视主持经历。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SPLIT])

  传统漫画家蔡志忠

  

台湾漫画:大潮已去路在何方

  传统漫画一种《韩非子说》

  蔡志忠是台湾第一个打入内地市场的漫画家,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作品被译成24种文字,36种版本,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广受欢迎。其部分作品甚至被日本公立学校用于教学,可见其在亚洲文化圈中的地位。蔡志忠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现代化诠释了大量的经典著作。他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禅说》、《史记》、《西游记》、《聊斋》系列等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