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独立之思想济世之学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02:33 新京报

  ———悼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

  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因病于7月22日在北京逝世,7月29日,薛暮桥先生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薛暮桥先生的逝世是经济学界和知识界的一大损失,让人不禁悲从心来。

  作为老一代经济学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期,薛暮桥先生的名字已经如雷贯耳。薛暮桥先生虽然曾先后担任一系列重要职务,但在本质上他还是“一介书生”,是一个经济学家。他与那些“仕而优则学”的官员,“学而优则仕”的学者都不同。他把官员和学者这两种身份融合于一体。因此,他研究的经济学既不是官员那种“官样文章”的学问,也不是学者那种文字游戏的“黑板上的经济学”。他的经济学是真正的经邦济世之学。

  把经济学作为经邦济世之学,就不是把经济学作为一种“智力游戏”,而是力图解决现实中的重要问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薛暮桥先生与陈翰笙、钱俊瑞等老前辈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国农村》月刊,就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农村问题。抗日战争期间,薛暮桥先生研究战时经济,对解放区的经济建设起过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他又研究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市场化。他一生的每一个研究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他研究的主题。他的研究题目在变,但千变万变不离经邦济世这个宗旨。

  学者与官员的最大不同是学者有独立的思想,他即使身为官员也不会放弃。在计划经济时代,薛暮桥已是一位参与高层经济决策的经济学家,他也经历了种种“极左”的失误。但他不是“极左”的盲从者。1959年他曾写过一篇题为“从一年来大跃进运动吸取教训”的内部文稿,对大跃进“极左”的作风表示了质疑,提出不能只讲速度而忽视了比例。他的名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则是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与教训独立而有真知灼见的思考。

  改革开放之初,薛暮桥先生已经年近八十了。经历了“极左”失误和“文革”灾难的人,更会感到这个历史机遇的可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薛暮桥先生就提出了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的主张,并在经济学中最早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方向定位为市场化。他不顾身躯年迈在各种会议上为改革“鼓与呼”,又风尘仆仆地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农村、乡镇、企业、集市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他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乡镇企业的兴起,为每一件改革的新事物呐喊、助威。读他当年写的一篇篇文章,仍能感到他那颗火热的心与时代同时跳跃。在今天,当我们享受到改革的硕果时,不应忘却这里面有薛暮桥先生和其他老一代经济学家的辛勤与汗水。

  在为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中,薛暮桥先生年龄最大,资格最老,贡献最大,影响也最大。今年初,薛暮桥先生被授予“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确是众望所归,名符其实。

  薛暮桥先生的一生为国为民,永远探索,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领经济学一代新风。这种精神是他留给我们后生学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永远鼓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告别薛暮桥先生心情沉痛,以先生的精神推动改革,完成他未竟之事业,是我们对薛暮桥先生最好的追思与怀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